相伴主席10年的秘书调走,主席提出:临走前,你满足我一个要求吧


相伴主席10年的秘书调走,主席提出:临走前,你满足我一个要求吧


文章图片


相伴主席10年的秘书调走,主席提出:临走前,你满足我一个要求吧


文章图片


相伴主席10年的秘书调走,主席提出:临走前,你满足我一个要求吧


文章图片


高智陪伴了毛主席整整10年 , 1962年4月19日 , 在他离开主席之前 , 主席在这天提出要找他约谈 。
这天下午3点 , 他抱着女儿刚到颐年堂 , 就听服务人员说 , 毛主席一人早已坐在沙发上等他 。

高智一听这话 , 急忙把孩子交给服务科的同志帮忙照看 , 急步穿过颐年堂的小过道 , 走到毛主席跟前 。
毛主席见他来了 , 便立刻招呼他坐到自己左手边 , 他老人家一边吸着香烟 , 一边亲切地叫着他的名字说:

“高智 , 你在我身边工作也很多年了 , 做的很好 , 我也很满意 。 现在征求你的意见 , 你是愿意继续在我身边工作 , 还是离开?如果你想继续在我身边工作 , 也没问题 , 想离开到其他地方做什么工作 , 你都可以提出来 , 谈谈你的意见 。 ”
接着毛主席又恋恋不舍地说:“你要是同意的话 , 是可以不走的 。 ”
显然 , 从毛主席的内心来说 , 还是想让高智继续留在他身边工作的 , 但他又很尊重高智个人的意见 。
这越发使高智激动 。 在毛主席与他谈话之前 , 他就想 , 在毛主席跟前工作 , 直接受他老人家的教诲 , 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 , 工作多年从未出过差错 , 他老人家也未批评过自己一句话 , 反而多次受到表扬 。
虽然工作紧张 , 常顾不得管家务 , 但还是感到十分幸福 , 的确不舍得离开他老人家;但从当时的一些实际情况考虑 , 特别是想到几个老同志都走 , 也是毛主席关心大家的成长 。

所以 , 他听毛主席说罢后 , 便谈了自己的心情:

“主席 , 打心底里 , 我并不想离开您 , 我希望一辈子待在您身边工作 。 但是 , 您也曾多次教导我们 , 一个人不能老浮在上面 , 在经过去河南和江西 , 我更加体会到 , 您说的是对的 。 所以 , 我愿意到下面去工作 , 锻炼 。 ”
“啊!.......”毛主席依依惜别地点了点头 , 接着又问:“如果走的话 , 你想到哪里?”
“到西安 。 我是陕西佳县人 , 回家乡 。 ”
这是高智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 原来也有同志向他建议说:如果走 , 也不要去陕西 , 留在北京 , 活在上海等毛主席经常去的地方 , 以后见毛主席方便 。
但是 , 他深知毛主席是提倡干部到地方上去接近农民群众的 。 因此 , 他还是决定回陕西去 , 那里是他的家乡 , 生活比较习惯 , 了解情况也比较容易 。
高智的父母早早的就离开了他 , 但他的岳父岳母还在西安 , 回去也可以照顾他们的生活 , 而且 , 从高智内心来说 , 他也是更想要回到自己家乡的 。
毛主席自1948年3月东渡黄河以后未到过西北 , 但对西北 , 对老区人民 , 对延安和陕北 , 却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 。 他听到高智说愿意回陕北 , 稍停一会儿说:

“那好 , 你就到西安 , 回自己的家乡 。 ”紧接着他又以十分肯定的口气讲:“那你先走 , 打前站 , 我随后就来 。 ”
高智在后来这样说:“主席那神色 , 那语气 , 就好像陕北也是他的家乡一样 。 ”
正由于毛主席的心中 , 深深地埋藏着对陕北人民的思念 , 所以那天毛主席与高智谈话 , 一听他说愿意回家乡 , 毛主席就把他的“乡情”闸门打开了 。
在谈话中 , 他老人家显得格外有精神 , 感情浓重 , 他热情洋溢地对高智说:“你回到陕西 , 要把工业、农业、财贸、文教都搞搞 。 ”
“那当然好了 。 ”高智说:“不过 , 到了西安 , 不知人家怎么安排 , 得听当地组织的安排 , 不能由我自己 。 ”
毛主席点点头 , 又说:“不管你到什么地方 , 做什么工作 , 你都要继续为我做点事情 。 ”他略停顿后 , 又十分关心地说:“还有 , 你走之前 , 订一个学习计划交给我 。 ”
【相伴主席10年的秘书调走,主席提出:临走前,你满足我一个要求吧】“是!”高智一一答应着 。
毛主席要高智继续为他做点事情 , 其实是在说 , 即便他不在身边 , 也希望高智能够像到河南和江西那样 , 把下面的情况继续如实地向他老人家反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