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现在 , 人们已经不像古时那样 , 百年之后需要土葬了 。 基本上现在都是选择火葬的形式来完整地终结一生 。 烈火可以焚烧一切物质 , 连骨骼这般坚硬的东西都无法抵挡烈火的焚烧 , 那基因呢?
基因作为人类遗传学中最至关重要的东西 , 虽然它的存在难以用肉眼去察觉 , 但我们确确实实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 焚烧炉的大火可以将基因焚烧殆尽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 基因是谜一样的存在 , 因为它无法用肉眼察觉 , 而是存在于血液深层次下的神秘物质 。 但实际上 , 基因在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中仍有迹可循 , 就像儿子像父亲 , 女儿长得像母亲一样 , 这种带有血脉传承属性的成长轨迹正是基因的延续方式 。
科学家曾做过实验推演 , 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想要寻找一位和自身DNA完全相同的人 , 至少需要尝试三千亿次 , 其成功的概率也是三千亿分之一 。 由此可以看出 , DNA就像是人体的专属名片 , 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DNA , 就像没有纹理一致的落叶那般独一无二 。
不过这并不代表DNA无法传承下去 , 就像我们上文中提到的那般 , 父亲和儿子血脉相连 , 其DNA序列组成自然是有相似性的 。
生命的延续实际上是一项非常神奇的过程 , 其血脉相承虽然有迹可循 , 但仍然会发展成预料之外的状况 , 孩子虽然和父亲很像 , 但又不至于完全长成父亲的模样 , 这就是DNA从中作梗了 。 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标签” , 这大概就是DNA在出生时就赋予我们的天赋 。
值得一提的是 , DNA的范畴要比基因大上许多 , 可以说基因就是DNA , 但却不能说所有的DNA都能被称为基因 , 只有DNA序列上的有效遗传片段 , 才能被我们称之为基因 。
从这一方面来说 , 基因更像是DNA的浓缩版 , 也只有基因序列在有效的发挥DNA赋予人体的全部职能 , 这也是基因独具魅力的地方 。
基因可是藏在人体细胞核内的秘密武器 , 其在高温的炙烤下会像血液一样蒸发 , 还是变换成另外一种形式保存下来呢?
客观来说 , 不管是DNA还是基因 , 本质上都属于非常耐烧的物质 , 甚至航天科技还将部分动物的DNA提取出来做防火材料 , 如此可见DNA的本事 。
自20世纪开始民间也有很多高校致力于DNA的开发与提取 , 如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就曾成功从鲱鱼精液中提取DNA , 用来提升棉织物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 , 不过这项技术的成本实在太大 , 如果不是非必要的话 , 很少有人能如此奢侈用DNA来做防火隔热的材料 。
但这并不代表DNA或者基因的耐热性都不行 , 记忆在受热后会产生磷酸和含氮基团 , 前者的化学成分赋予了其高度的稳定性 , 烈火很难破坏它的稳定结构;而后者在被火焰吞食后会释放氨气 。
氨气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 , 它本身就具备阻燃效果 。 这样也就是说基因是很难被烈火烧毁的 , 虽然其原有的序列会在火焰下逐步分解 , 但释放出来的部分仍然具有高度的隔热性 。 不过这并不代表基因就无法被火焰消灭 , 要知道题主的问题是基因在人火化后会去哪了 。
一般来说殡仪馆为了确保能够焚烧殆尽采取的是热量极高的火焰 , 而火化的环节要持续1-2个小时 。 在最低870度的高温下 , 任何基因形态都不可能保存 , 更不要说大火得灼烧2个小时了 。
就算基因具备一定的阻燃性 , 但这毕竟是有限度的 , 基因会在火化时被彻底消灭 , 最终化为气体 , 也就是人眼中看到的黑烟飘向空中 。
【人在火化后还会剩下基因吗?DNA可比你的想象的要顽强】而最终留下的 , 不过是组成人体框架的骨骼经过烈火淬炼所剩下的骨灰罢了 。
推荐阅读
- 吃出来的抑郁?《细胞》子刊证实:这种常见氨基酸多了会促进抑郁
- 为什么自然界的动物,很多都是雄性比较漂亮,而人类正好相反?
- 两只母鲨同居10年,其中一只莫名生娃,科学家:这并不是好事
- 动物遗传学名词解释
- 科学家:在我们脸上交配的螨虫正慢慢与人类融为一体!这么恶心?
- 人类女性胸部有多奇特:自然界独一无二
- 1.5多万名科学家联合声明,第六次大灭绝或在发生,这可能吗?
- 自然界最强“隔壁老王”,偷偷享受,让别人帮自己照顾后代
- 18个让人震撼的真实场景,那个轮胎是怎么套进树中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