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为什么要清空3岁前的记忆,它到底抹去了什么?( 二 )



这些大多以2-3岁的孩子居多 , 6岁左右的孩子会逐步丧失胎内记忆 。
事实上 , 根据科学家们的统计 , 90%以上的人在长大之后 , 都无法回忆起3岁以前的画面 , 有个别人对3岁前的经历还有记忆 , 这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可以解释 , 那就是“童年失忆症” 。
“失忆”二字顾名思义就是记忆的缺失 ,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记忆的产生 。 人们对生活经历的记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 语义记忆和情境记忆 , 前者包括人们背诵的诗句、专业的概念、常见的歌词或广告语之类的内容 , 人们能够记住这些是建立在语言理解的基础之上 。

但是3岁以下的小孩子能够记住这些内容吗?在不考虑天才的情况下当然不能 。
语言学家认为 , 1岁半到3岁的儿童正处于认知任性阶段 , 这一时期的孩子思维更加活跃 , 但是容易受到语言的限制 , 无法准确理解外部世界 , 同样也无法清晰地表达自我 。
导致童年失忆的第二个原因是记忆的储存 。
大脑里的海马体和前额叶成熟比较缓慢 , 一般要到3岁之后才能够发育完成 , 因而此前的记忆由于存储空间不足很难被保存起来 , 长大之后想要提取更是无从谈起 。

第三个原因就是记忆的提取 。 人的记忆就像是一个图书馆 , 里面有众多不同的区域 , 根据一定的线索才能够找到对应的内容 , 比如“我昨天和妈妈一起去了游乐园” , 时间、地点、人物三个要素一起构成了这段记忆的线索 。
而在婴幼儿的大脑中 , 时间和地点完全是无意义的概念 , 他们只能体悟到这段经历中所产生的情绪 , 而情绪对于他们来说还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 自然无法形成记忆的线索 。
从语言转变的角度来看 , 3岁以前的儿童有他们独特的交流方式——婴儿语 , 但是在长大之后 , 人类语言代替了婴儿语 , 他们忘记了那段记忆的开启密码 , 因此幼时的记忆才像消失了一样 。

所以说人体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 我们身体的奥秘无穷无尽 , 我们真正了解的微乎其微 , 好在我们还在不断进步不断钻研 。
3岁前的记忆应该是身体给我们的礼物 , 让我们在特定时期有特定的学习、理解世界的方式 , 随着我们长大虽然记忆被收走 , 但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的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