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攻打梵蒂冈,整个西方都会向他开火?( 二 )


“丕平献土”带来了巨大的实际收益 , 但这可并不表示罗马教廷就看得起法兰克王国这样的“蛮族”了 。 为了让丕平去扛伦巴德人 , 教皇又是亲自求援、又是封他做“罗马贵族” , 后来还干脆给丕平加上了“意大利的摄政和保护者”的称号 。
可是敌人一被打跑 , 教皇就开始觉得“从蛮族手中接受献土”这件事儿不太光彩了 。
为了给装进口袋里的世俗利益粉饰洗白 , 也为了应对东罗马帝国收回领土的要求 , “君士坦丁的恩赐”就此诞生——教廷声称发现了一份4世纪的旧档案 , 上面写明 , 当年罗马君士坦丁大帝早就把罗马这一片封给了当时的教皇 。
——你看 , “教皇统治教皇国”是多少代以前罗马先帝金口玉言决定了的 , 法理上完全无懈可击!
不仅如此 , 这份文件里封给教皇的地皮还包括当时整个帝国的西部 。 看来教皇虽然是宗教领袖 , 但对世俗利益也并非毫不关心:如果严格按照“君士坦丁的恩赐”来办事 , 别说教皇国的地皮 , 哪怕整个意大利乃至西欧 , 教皇可都是有理由去问一问鼎的!

罗马君士坦丁大帝
梵蒂冈城国的诞生
有了教皇国在手 , 罗马教皇身兼宗教领袖、世俗君主双重身份 , 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强盛 。 到19世纪 , 其领地最大时曾有4万平方公里 。
经过意大利统一运动 , 曾经的教皇国名存实亡 , 但教皇庇护九世拒不承认意大利王国对罗马的占领 , 他和他的后继者在四面包围中死硬了几十年 , 自称“梵蒂冈囚徒” 。
在那段时间里 , 双方关系用针锋相对来形容都不为过:教皇禁止教徒与意大利国王、意大利政府发生一切关系;政府则一所接一所地解散修道院 , 把他们的财产没收充公 , 更不允许在学校进行宗教教育 。
这样的对峙最后在墨索里尼手上终于被打破 , 就是你们猜想的那个墨索里尼……这事里面最令人费解的点 , 在于墨索里尼本来是个很极端的反教权主义者 , 却一反常态地对教皇摆出了合作姿态 。 1929年 , 双方秘密接触并展开谈判 , 最后还真达成了共识 , 签下了《拉特兰条约》 。
后世不少人推测 , 墨索里尼之所以会做出180度的态度大转弯 , 应该是看中了教皇在天主教徒中的巨大影响力 。

墨索里尼
结语
《拉特兰条约》签订后 , “独立主权国家梵蒂冈”就此诞生 。 这个发源于罗马教廷的国家虽然再也没有广袤的领土 , 但“看家本领”仍在 , 在现代国际政治中也仍然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和作用 。
那么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攻打梵蒂冈 , 整个西方都会向他开火?”如果从占据领土的角度来看 , 梵蒂冈就好比曹操碗里的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但如果讲到宗教影响力 , 那可就太有用了 , 从丕平到墨索里尼 , 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保住教宗 , 这样才能让彼此的利益都最大化 。 既然没有哪个国家会看不清这一点去攻打它 , 那么旁人说说“保卫教廷”的漂亮话也就自然是惠而不费的正常操作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