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攻打梵蒂冈,整个西方都会向他开火?

梵蒂冈|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攻打梵蒂冈,整个西方都会向他开火?

文章图片

梵蒂冈|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攻打梵蒂冈,整个西方都会向他开火?

文章图片

梵蒂冈|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攻打梵蒂冈,整个西方都会向他开火?

文章图片

【梵蒂冈|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攻打梵蒂冈,整个西方都会向他开火?】梵蒂冈|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攻打梵蒂冈,整个西方都会向他开火?

文章图片


在全球近两百个国家之中 , 梵蒂冈城国是最小的一个 。 在地理意义上 , 不要说意大利从四面完全包围了它 , 就连罗马市也敢说自己“一座城里面有一个国家” 。
小则小矣 , 梵蒂冈独一无二的地位却是无可替代 , 甚至有人说“如果攻打梵蒂冈 , 整个西方都会向他开火” , 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

罗马高地上的“先知之城”
梵蒂冈到底有多小?这么说吧 , 它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西北角的高地上 , 总面积不到0.5平方公里 , 差不多相当于两个鸟巢 , 用常人步速绕行一周只需45分钟 。 人口不到千人 , 修有高墙与罗马城分界 , 只有东面的圣彼得广场可以直达罗马城地界 。
作为教皇驻地、罗马教廷所在地、天主教实体意味上的中心 , 梵蒂冈的画风非常与众不同 。 梵蒂冈在拉丁文中的含义是“先知之城” , 至今仍然保留着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代的大量古迹和文物 , 圣彼得大教堂、教宗宫等都是对游客极有吸引力的名字 。

圣彼得大教堂
更吸引人的 , 是能够目睹虔诚教徒的生活方式——此国全民信仰天主教 , 在周三或周日正午 , 教堂钟声响起 , 教宗会出现在圣彼得大教堂高层正中的窗口 , 向聚集在广场的信徒发表演说 。 这种体验 , 可不是随便哪一座著名大教堂都能提供的 。
此国当然也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包括瑞士近卫队及梵蒂冈宪兵 , 目前总人数不超过250人 。 这就难怪二战期间斯大林那句著名的“教皇?他有几个师?”广为传播 , 梵蒂冈长久以来能够自保无虞、甚至还活得相当滋润 , 显然不是靠那三位数的军事力量 。

斯大林
“矮子丕平”与教皇国
梵蒂冈的神圣地位来自天主教 , 此国此城的诞生也与天主教关系密切——公元4世纪 , 教皇唐斯坦丁在“圣徒彼得殉教处”建立起了康斯坦丁大教堂 , 这就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前身 。
圣彼得大教堂拥有240根大理石柱组成的回廊 , 顶端屹立着百余尊姿态各异的人物雕像 , 整座教堂充满了气势恢宏又庄严静穆的美感 , 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 。
不负责任地猜想一下 , 这座教堂得以大兴土木进行改建 , 本身就是15世纪天主教信徒日增、地位水涨船高的表现 。
然而 , 即使地位再崇高、影响力再大 , 教皇也是没有国土的 。 如何把看不见的“无形之手”转变为肉眼可见的领地和利益 ,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莫过于“丕平献土” 。

“矮子丕平”本是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宫相 , 名为高官权臣、实际上却是王国的实权掌握者 。 他想要再进一步登上王位 , 只是顾虑着“篡位者”的名声太不好听 。
与此同时 , 教皇也遇到了需要求助于世俗王国的事情——伦巴第人的兵锋就快要威胁到眼前了 , 但东罗马帝国远水难解近渴 , 教皇便把寻求合作的目光转向了“蛮族国家”中最强盛的法兰克 。
一个需要宗教领袖的声望来洗白背书 , 另一个需要世俗军队的刀剑来保卫利益 , 双方真是一拍即合 。

伦巴第人
据记载 , 丕平派出专使去见教皇扎恰里 , 探问教皇对篡位行为的立场:“是徒有虚名的人做国王好 , 还是握有实权的人做国王好?”教皇的回答显然是让对方喜闻乐见的那一个 。
条件谈妥就好办了——丕平动手篡位 , 把自己的旧主赶下王座、关进修道院做僧侣;新继位的教皇斯提芬三世亲自前往高卢 , 为丕平全家主持仪式、涂抹圣油 , 意为他是蒙上帝之恩即位的国王 。
三年后 , 伦巴德人又打过来了 , 教皇亲自前往法兰克求援 。 已经当上国王的丕平也很懂得“花花轿子人抬人”的道理 , 他亲自跑到半路上来迎接教皇 , 请教皇乘马 , 自己步行 , 摆足了恭顺信徒的姿态 。 随后 , 他又出兵摆平了伦巴德人 , 把夺回的土地全都交给教皇管辖 , 这就是教皇国的起源 。

君士坦丁的恩赐:野心的证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