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森林|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为何成规模的煤层都带倾角?

原始森林|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为何成规模的煤层都带倾角?

文章图片

原始森林|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为何成规模的煤层都带倾角?

文章图片

原始森林|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为何成规模的煤层都带倾角?

文章图片

原始森林|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为何成规模的煤层都带倾角?

文章图片

原始森林|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为何成规模的煤层都带倾角?

文章图片

原始森林|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为何成规模的煤层都带倾角?

文章图片

原始森林|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为何成规模的煤层都带倾角?

文章图片

原始森林|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为何成规模的煤层都带倾角?

文章图片


人类的科技得以进步 , 是因为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深藏于地下的能源 , 在石油走上人生巅峰之前 , 一直屹立在神坛之上的正是“黑乎乎”的煤炭 。 而随着探测手段的发展 , 人们发现某些地区煤炭的厚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 存在不少巨厚煤层 。

那么 , 九米厚的煤层是由多高的树木变成的呢?成规模的煤层为啥都带有倾角?接下来 , 就让我们走进能源储备的辉煌时代去看看 , 煤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
煤层的厚度与树木高度相关?
每当讨论煤炭是如何形成的时候 , 总是会掀起一番论战 。 在诸多理论当中 , 大部分人认为煤炭的形成与植物有关 , 广袤的原始森林就是煤炭形成前必备的原材料 。

这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时期 , 也就是石炭纪 。 石炭纪的植物发育的空前繁盛 , 因为那时的地壳运动十分活跃 , 导致气候变得温暖湿润 , 非常适宜植物生长 。 石炭纪的起始时间大约是3.6亿年前 , 延续了7000多万年 。
【原始森林|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为何成规模的煤层都带倾角?】
那时的原始森林比咱们想象的还要茂盛 , 不仅拥有各种高大的乔木 , 还有各种各样的灌木和种子蕨类的植物 。 在成规模的森林脚下 , 分布着大量的沼泽 。
以当时裸子植物当中的科达树为例 , 这种树的高度可以达到50米 , 可以说是真正的“参天大树”了 , 咱们现在看到的银杏树和松柏树都被认为是科达树的后代 。

那么 , 像厚度达到九米的巨厚煤层 , 是否就是科达树这类几十米高的树木变成的呢?
实际上 , 煤层的厚度与树木的高度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 毕竟树木变成煤的时候可不是直挺挺得像生长在地上一样 , 竖着排列在一起 。 所以 , 许多人将树木的高度等同于煤层的厚度未免将煤炭的形成想得太简单了 , 要知道 , 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 煤炭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首先就是堆积作用 。 当大批的森林死亡之后 , 它们的枝干会在地表堆积 。 有些堆积未受到流水的搬运 , 就称为原地堆积 。
中国大部分煤炭资源就形成于石炭纪晚期 , 当时许多来自西部高原地区的植物遗体顺着水来到了浅海的滩涂和低洼地带 , 堆积在了一起 。

其次是生物作用 , 这里的生物指的就是微生物 , 它们会寄生在植物的遗体当中进一步分解这些遗体 , 让其最终形成泥炭或者腐泥 。
研究显示煤中的含碳量明显高于植物和泥炭 , 含氧则较低 , 在植物转变过程中多余的氧被微生物吸收重新利用 , 从而使煤的含碳量进一步提高 , 而植物纤维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有:CHO+O2=CO2+H2O(氧气充足)等 。

最后就是化学作用了 , 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会对植物的遗体进一步分解 , 再合成新的化合物 。 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煤炭形成的中期 , 由泥炭、腐泥转变成褐煤的时候 , 经过脱水作用后 , 褐煤会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继续演变 , 最终变成烟煤或者无烟煤 。

此外还有物理作用 , 也就是咱们前文中讲到的被流水或者其他因素搬运的植物 , 它们会在河流的下游聚集 , 最终堆积下来形成沼泽 。 在这个情况下 , 会对泥炭施加压力 , 导致煤层进一步压紧 。

总的来说煤层是在多种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 , 而现在人们根据开采的需求 , 将煤层的厚度分为了5个等级 。
其中0.3到0.5米是极薄煤层、0.5米到1.3米是薄煤层、1.3米到3.5米为中厚煤层、3.5米到8.0米为厚煤层 , 大于8米的为巨厚煤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