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上映后的评价出现两极落差──专业影评都给这位新手导演不错的评价 , 但是一般观众却不怎么买单 , 当时还有出口民调这种机制 , 电影公司会派出传销小组到戏院出口做即时街访 , 询问观众观影后第一时间的反馈;大多数观众都觉得「失望/无趣/看不懂/不符合期待/场面没有科幻感」这类的负面评价 。
这些负面回馈也直接反映在票房上 , 北美首周票房只有四百三十万美元 , 将近一千三百个放映厅的平均满座率才三成多一点 , 最后全球结算的收益是一千两百五十万美元左右 , 还不到制作成本的四成 。
哥伦比亚的惨赔让另外两家收了尼可剧本的公司心生警惕 , 派拉蒙直接替《楚门的世界》另找了澳大利亚导演彼得威尔接手 , 新线则是干脆把《虚拟偶像》的拍摄计划推迟了十八个月 。
尼可的导演生涯虽然起步就跌了一跤 , 倒是没有就此一蹶不振 , 之后的作品也有大卖叫座的 , 当中也有我很喜欢的《军火之王》 。
04差异化的人生
这部电影的主要戏份集中在伊森霍克、乌玛舒曼、裘德洛三人身上 。 伊森霍克的文生、乌玛舒曼的艾琳是男女主角当然不用说 , 两人的表现也很称职和投入 , 后来假戏真做在隔年结婚 , 不过最后还是离婚了 。
裘德洛饰演的工具人杰洛 , 按照实际场次时长计算的话 , 其实和饰演文生弟弟的劳伦狄恩差不多 , 但是杰洛的人物设定有先天优势:一是悲剧人物 , 二是一直出现在文生身边 , 所以受瞩目度就高过劳伦狄恩(讲起来好像也颇符合故事主题) 。
当时才24岁的裘德洛原本是英国电视剧演员 , 虽然外型俊美的他在小屏幕很受欢迎 , 但是并没有大银幕知名度 , 更别说是在型男辈出的好莱坞 。
他很成功地把因为肢体伤残而颓废度日的杰洛内外两面的性格落差诠释得相当漂亮 , 就此受到主流电影公司的瞩目 , 演出机会也开始增加 。 之后终于在《天才雷普利》大放异彩 , 并在2000年的《大敌当前》独挑大梁 , 后来还一度成为新任庞德的接班人选之一 。
虽然生为基因优势的人成为胜利组 , 但是杰洛的人生却从来没有获得真正的胜利 , 甚至经常屈居第二 , 后来因伤半身瘫痪 , 让他更形愤世嫉俗 。 这个角色在故事中的台词其实并不多 , 很多时候甚至只是说说闲话刺激文生 , 但是在几处关键时刻的对白却能直击人心 , 甚至预告了故事结局 。
当中有一句非常动人 , 文生在摆脱杀人嫌疑即将升空当天 , 诚心地向杰洛告别并表达感谢 , 杰洛却告诉他:「我不过借出我的身份 , 你却让我参与你的梦想 。 (I only lent you my body. You lent me your dream.)」 , 那一段对话不但暗示了杰洛选择的结局 , 也成了整部电影的最佳脚注 。
05科幻何尝不是现实
前面提过这部电影在票房上失利 , 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 , 各种放映平台的普及 , 让这个故事有更多机会进入新一代观众的眼界 , 渐渐地改变了观赏评价 , 出现许多正面的肯定 。
首先是这部科幻片当中出现的各式科技 , 包含基因筛选、即时血检、高速电动车、微型吸尘器……等等 , 全部都在数年后一一实现 , 给人相当程度的真实感 。
【科幻寓言《千钧一发》:基因里看不到灵魂,灵魂更不受基因限制】故事中虽然将社会上的阶级歧视/差异对待都归咎于基因筛选 , 但也不免让人联想起现实社会中实际的歧视因素 , 不过就是把「基因」换成了「出身/财富」甚或是「肤色/性别」 。 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 , 即便是商业片 , 终究应该负担一点启发的意义 。
推荐阅读
- 破解衰老密码:基因新发现,有望将人类平均寿命从80提升至400岁
- 贝佐斯等中年科技富豪为人类“逆向衰老”做了什么?比尔盖茨不屑
- 外网质疑中国空间站造假,中国航天官方回应:多读书
- DNA合成+干细胞工程,新技术可构建细胞发育指导基因
- 《永恒族》:写给人类社会和地球的情书
- 电影《人类清除计划1》:未来人口太多,政府每年开放12小时的杀戮时间,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
- 一只“变异狼”,从切尔诺贝利地区逃跑,它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 测试英国所有物种的基因排序:规模庞大的“达尔文生命之树”计划(2)
- 美国动物园监控拍到“狼”直立行走,手持不明工具,狼人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