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家们一直探讨“时间”问题,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


西方哲学家们一直探讨“时间”问题,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


文章图片

【西方哲学家们一直探讨“时间”问题,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
西方哲学家们一直探讨“时间”问题,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


文章图片


西方哲学家们一直探讨“时间”问题,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


文章图片


在古希腊时期 , 西方哲学家们一直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时间”问题 , 他们并不是孤立的在探讨有关“时间”的问题 , 而是将时间与运动 , 时间与存在以及时间与意识等几个方面相互联系起来 , 并且深入探讨了关于时间的问题 。

由于处于的历史阶段不同 , 所处文化背景不同 , 因此 , 所形成的时间观就不尽相同了 。 在某种意义上 , 时间与文化无法分割 , 始终保持着必然的关联 , 也因此 , 我们认为 , 时间的变革可以成为人类在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自然探索史 , 深入探讨时间问题 , 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价值 。
在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代表中 , 如阿那克西曼德和赫拉克利特 , 他们把对时间的理解放在了本原和存在物的循环关系中 , 而本原和存在物之间构成的循环关系 , 揭示了时间和必然性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

“逻各斯”的概念曾经是赫拉克利特采用的 , 他将循环理解为“逻各斯”自身的一种转化形式 , 对于“火”这个概念 , 它的燃烧和熄灭代表其一种感性的隐喻 。 时间也就因此成为了兼具逻辑和伦理意义的“逻各斯时间” 。 由此看来 , 最初对时间的理解是在整体宇宙论情景下理解的 。
柏拉图对时间问题的阐述 , 为他与康德之间这些哲学家们 , 提供了对时间理解的基础 。 深入思考柏拉图对时间观的理解 , 能够为后续哲学家们 , 对时间观这个问题的研究方面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
在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中提到:“理念的存在是一种永恒 , 而将这种性质全都赋予到所创造出来的东西 , 几乎是做不到的 , 因此 , 造物主给永恒性创造除了一个活动的形象 , 在他将世界创造之后 , 他就按照永恒性的特征 , 创造了一个通过数的规律来运动的形象 , 这就成为了我们说的时间” 。

在这段话中 , 虽然理念是永恒的 , 一直存在的 , 但由理念创造出来的东西却与理念的属性截然不同 , 同理 , 我们也可以看出 , 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时间 , 并不是完全都具备理念的所有属性 。
创造出时间之后 , 它就被给予了“运动”这样一种属性 , 这是一种摹本 , 而理念才是原型 。 但是 , 柏拉图对原型和摹本再次进行了辨别 , 他认为 , 所谓永恒的东西并不在时间之中存在 , 那就更不会受到所谓时间对它的影响 。
在柏拉图看来 , 存在生命的物体只能拥有这暂时的生命 , 时间同永恒的理念比较 , 它不是永恒存在的 , 同样 , 时间也不是客观存在的 , 时间是随着感觉世界而被创造的 , 而感觉世界有着它的开端和结束的运动轨迹 , 它具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特征 , 也因此 , 时间同样具备了这三种特征 。

柏拉图所认为的天体如果不存在运动周期 , 那么时间就没有办法计量 , 如此看来 , 也就不会存在时间的概念 。 因此 , 时间与天体是相关联的 , 有了天体也就有了时间 , 有了时间也就有了天体 , 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
柏拉图将时间纳入到感觉的世界当中 , 将理念纳入到永恒 。 他的观点是继承了巴门尼德形而上“是者”的属性 , 但还存在不同 。 巴门尼德认为“是者”是世界的本原 , 它具有“不生不灭、完满性、连续性”的特征 。
“是者”并不是一种抽象的 , 而是处于一种空间和之间当中 。 这样的一种实在并不是超时空的存在 , 更不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 而只有通过使用逻辑的推理和思辨才能对其有所掌握 。

柏拉图的“理念”不仅是继承了“是者”的这几种属性 , 而是超越了“是者” 。 “是者”对柏拉图的“理念”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 就因为这样的影响 , 柏拉图将这种变动、可感的世界理解成是一种处于时间当中的世界 。 如果我们想要对柏拉图的时间观有所理解和认识 , 那么我们应该先去理解和认识他的空间观 。
首先 , 从柏拉图的理念、可感世界和作为中介的空间来理解 , 所被创造出来的东西 , 即可感的物质世界并不是永恒的 , 而是具有时间的特性 , 构成世界所需要的质料、基质都是超时间的 。 可感世界的空间可以说是永恒的 , 是被作为摹本的可感世界与理念的一种载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