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说起长江生态的恢复成效 , 就不得不提四大家鱼 。 有“家鱼”之称 , 说明这四种鱼产量高(总产量超过1100万吨) , 分布范围广 , 而且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 。 四大家鱼是长江中的优势鱼种 , 禁渔以来鱼群频现江面 , 万州段出现“靓丽的风景线” 。
值得高兴的是 , 近日长江家鱼的产卵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在宜都江段 , 科研人员估算的鱼类产卵总量为153亿粒 , 其中四大家鱼的鱼卵贡献量为88亿粒 , 产卵规模创下了新纪录 。
四大家鱼是什么鱼?产卵量如何监测?
四大家鱼 , 其实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统称 , 四种鱼都是长江流域的土著鱼 , 因其个头大、肉质美、产量高而受到渔民及市场的青睐 。 在20世纪70年代 , 长江中游渔业发达兴盛 , 四大家鱼在渔获物中占比约为30% , 是名副其实的当家鱼 。
青鱼是家鱼中唯一的肉食性鱼类 , 习性不活泼 , 常栖息在河流湖泊的底部 , 觅食螺蛳、河蚌等贝壳类生物;草鱼习性活泼 , 体型瘦长 , 以草为食且食量巨大 , 有成群觅食的习性 。 鲢鳙则活跃于水体的上层 , 前者习性活泼 , 跳跃能力强 , 以浮游植物为食;后者习性温顺 , 不爱跳跃 , 以浮游动物为食 。
四大家鱼虽然生活习性各异 , 栖息水层不同 , 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 即繁殖方式相同:都需要经过江湖洄游才能顺利产卵 , 卵粒类型都是漂流性卵 。
漂流性卵的表面没有粘性 , 与江水接触后即吸水膨胀 , 比重略大于水 , 因此在静水环境中容易下沉 , 最终导致鱼卵缺氧坏死 。 只有在水深流急的水域 , 卵粒才能浮于江面并随波逐流 。 研究表明 , 家鱼产卵时的流速范围为0.33~1.50m/s , 而只要水流速度高于0.25m/s , 鱼卵就不会下沉 。 因此 , 产卵场的条件能保证鱼卵的安全漂流 。
那么 , 家鱼的鱼卵究竟是如何监测的?当然 , 88亿粒鱼卵肯定不是挨个数出来的 , 而是经过统计、估算得出的结果 。 在生物统计学上 , 计算鱼卵有很多方法 , 比如:直接点数、面积法、容积法以及称量法等等 。
由于四大家鱼的鱼卵都是漂流性卵 , 卵群在流动时在江面占据一定面积 , 因此可利用密网网筛过滤鱼卵 , 以统计结果作为样本 , 来估算总体的产卵量 。 在实际调查中 , 也可采用其他更先进、更科学的监测手段 , 通过多种方式以减少统计误差 。
四大家鱼:资源量和产卵量的双重危机
长江中的四大家鱼是多还是少 , 传统渔民最有发言权 。 据湖北省公安县的一位李姓渔民介绍 , 他从18岁就跟着父辈在长江捕鱼 , 90年代时长江的四大家鱼有很多 , 一网下去能捞上来4~5斤 , 鱼的个头都不小 , 资源很丰富 。
在捕鱼谋生的前几年 , 每天的平均捕捞量在50斤以上 , 一个上午就能捕满一个船舱 , 其中白鲢、草鱼的数量最多 , 青鱼也能经常捕到 。 下午 , 这些鱼就被拿到市场上销售 , 因为是从长江起捕的野生鱼 , 因而在鱼市上非常抢手 。
2002年以来 , 野生的家鱼资源明显减少 , 体型也越来越小 , 经常2~3天还打不上来一条2斤的鱼 。 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鳙鱼 , 在资源丰富的河段也难得一见 。 就连老渔民也无奈地感慨:“长江里的家鱼估计减少了2/3” 。
推荐阅读
- 鱼多到水面变黑!长阳清江出现大量野生鱼群,官方预估:约150吨
- 150吨鱼!鱼多到染黑了水面,长江禁渔效果显著,会鱼满为患吗?
- 2000年安徽男子骚扰多人妻子,被埋烂泥16年,找到时已成一具白骨
- 这鱼有几百个名字,以前每年春季就泛滥,如今都躲进深山
- 深圳扫黑往事,黑道大哥大喜之日,直接一锅端
- “狼人”出没?美国一动物园外拍到不明生物,上身像狼、下身像人
- 什么鱼?广东男子水库钓鱼,发现两条1米长乌黑大鱼在水面游荡
- 浙江渔民捕获“龙王鱼”,住在深海体长可达6米,传说能感知地震
- 江苏男子河道钓获“鲤鱼王”,围观大妈劝其放生,男子:100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