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进藏旅游晕倒事件频出!是这届旅客身体素质不行,还是另有隐情?( 二 )


【千岛湖|进藏旅游晕倒事件频出!是这届旅客身体素质不行,还是另有隐情?】西藏地域辽阔 , 景点之间距离较远 , 对旅行社全面的严格要求 , 不管出于对旅客还是旅游业从业人员 , 是制约也是保护 。
但随着网络的发达 , 旅客维权意识提升 , 再加上宏观的疫情影响 , 西藏本地旅行社愈发难做 。 唐明说 , 前几年注册的360余家旅行社 , 两三年间 , “注销了六七十家 。 ”

网络间穷游自驾游概念的提出 , 进一步缩减本地旅行社的市场份额 , 旅行社、导游、司机三个主体 , 无一例外受到了巨大影响 。
正值旺季 , 进藏的旅客的确很多 , “但不少导游和司机 , 只能闲在家里睡觉 。 ”任飞说 , 好不容易来了活 , 司机出于好意 , 提醒旅客提前购买氧气等应急物资 , 却被旅客投诉到旅游局 , “前几天刚下的文件 , 不许导游和司机出售氧气 。 可现实是 , 旅客真的因缺氧需要急救了 , 也是本地司机拿出车中备的氧气瓶来救人 。 ”
对于旅行社来说 , 日趋收紧的份额和旺盛的市场活力 , 看起来矛盾 , 可的确是西藏旅游业的现状 , 在本地高标纯玩团无人问津之后 , 被国内旅游市场所诟病的假纯玩团和“KB团”复现西藏 。

唐明不认可“KB团” , 但又无可奈何 。 如果说旅行社的报团游有鄙视链等级 , 纯玩和私人定制团一定站在金字塔顶端 , 其次是假纯玩团 , 最后是“KB团” 。
“KB团”即所谓的低价团 , 旅客在家乡当地低价报团 , 当地旅行社联系西藏本地旅行社 , 以打包“卖人头”或者其他对接形式 , 由西藏本地旅社承担旅客进藏吃住行 。
“KB”团团费基本由当地旅行社挣取 , 西藏本地旅社利润十分少 , 但碍于颓靡的行业环境 , 有本地旅社为了“抢夺人头” , 进行“赌团” , 即0元或者自掏腰包拉来“人头” , 为的是在旅行途中让旅客消费 。
很显然 , 这是一场恶性循环 , 本地旅社没油水 , 如果旅客无消费 , 甚至可能出现对旅客放养不管的情况 , 旅客进而投诉 , 没有一位“赢家” 。

大团没得接 , 本地有旅行社推出拉萨一日游 , 旺季的布宫门票200元一人 , 如果订不上 , 找旅行社帮订需另加费用 , 再加上拉萨其他景点的门票车费等 , 一天纯玩价格大概在600元 。
“有旅行社开到低价150元一人一天 。 ”任飞说 。
结果很明显 , 导游带领旅客参观完后 , 直接将旅客带到乳胶垫店铺 , 旅客也毫不客气向旅游局投诉导游 。
唐明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外地旅社的电话 , 内容简单粗暴 , “你做不做KB团?”
“我不做 。 ”唐明坦承 , 零成本或倒贴钱 , 只能靠带旅客强制消费填补成本 , 可旅客不傻 , 反手一个投诉 , 就能让旅社吃不了兜着走 。

【到底怎么玩?】
这样的恶性循环 , 加剧了行业内耗 , 在穷游自驾游当道 , “KB团”和等级稍高的假纯玩团 , 意外成为挽救本地旅游业的“末世英雄” 。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旅行社十分被动 , 只能拼最低价 , ”唐明分析 , “你以为出1000够低了 , 结果有旅社出800 , 选谁显而易见 。 ”
这样的成团背后 , 就是导游司机在旅途中 , 费尽心机进行引导的进店购物环节 , “第一个店没人消费 , 就进店到有人消费为止 。 ”唐明说 。
原本成熟又专业的旅行社被弃如敝履 , 无形间造成了资源浪费 , 穷游自驾和包车组团客的经验缺失 , 又给旅途带来潜在危险 , 西藏旅游业难做 。
打开社交和短视频平台 , 搜索西藏、穷游等关键词 , 出行攻略比比皆是 , 评论区声音更是多元 , 有人说自己进藏无任何不良反应 , 有人说自己高反严重 , 引发不少人的信息焦虑 , 到底该信谁 , 去西藏 , 到底怎么玩?
“不管去哪里旅游 , 应该对当地吃住行的价格有大致了解 , ”唐明说 , 拿拉萨举例 , 因地理位置原因 , 物资运输成本大 , 物价甚至比一些一线城市还要高 , 油价也是 , “结合旅行时间 , 大致算一下花费 , 再与本地旅行社价格对比 , 就能知道哪种叫低价团 。 ”
“西藏地处高原 , 山高水美 , 海拔也高 , 旅客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 , 做安全、省心的旅行方案 。 ”唐明说 。
西藏当地一职业领队发出感慨 , “远方很远 , 路途确实需要物质铺垫 , 我热爱西藏 , 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西藏 , 我的初衷也只是想让初到西藏的人 , 把西藏的好和淳朴留在他们印象里 , 而不是不好的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