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旅|中青旅∣全国摘星,旅游重生?( 二 )

【中青旅|中青旅∣全国摘星,旅游重生?】疫情之下 , 周边度假需求激增 。 大家都不能往外跑 , 反而为港中旅留住了不少游客 。
港中旅唯一受到负面影响的 , 是同样面向全国游客的嵩山景区 。 实在扛不住亏损 , 所以港中旅选择把它卖了(出售51%股权) 。 变相又成了一笔收入 。

来源:iFinD
从数据来看 , 2021年 , 港中旅的景区及相关业务收入 , 已创历史新高 。
疫情不仅没有重挫港中旅 , 反而给了它新生 。
二、后疫情时代 , 如何重生?
只是港中旅这条重生之路 , 暗藏危机 。
1、后疫情时代 , 此消彼长
从前面这个过程可以看出 , 港中旅之所以能够借力疫情强势复苏 , 是因为自己手里的景区 , 区域性更强 , 但其实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高 。
港中旅旗下 , 两个主题公园+6个自然人文景区(不包括非股权投资)+4个休闲度假区+5个专门提供景区配套服务的公司 , 正常年份(2019年)合计实现营收19.73亿 。
而中青旅 , 只有乌镇、古北水镇两个景区(另有濮院景区 , 2022年试营业) , 合计实现营收17.57亿 。
这就说明 , 横向比较竞争力 , 港中旅远不如中青旅 , 以及众多其他全国性景区 。
去年 , 港中旅只是占了游客不跨省的便宜 。 但如今全国摘星 , 一旦跨省游放开 , 那么港中旅与中青旅之间 , 必然此消彼长 。
2、过往投入 , 覆水难收
届时 , 港中旅不仅业绩堪忧 , 而且过往投入 , 也覆水难收 。
2021年 , 港中旅景区收入能创新高 , 除了疫情创造的客观条件外 , 主观也做了不少努力 。 主题公园“世界之窗”接连推出了6个新项目 。 几个休闲度假区也打造了不少新活动 , 甚至成了区域内网红打卡点 。
而这一切 , 都是建立在增加投资的基础上的 。
疫情前 , 港中旅固定资产规模大概在80亿左右 , 且年增长缓慢 。 但2020-2021年 , 已增至90多亿 , 且尚有新项目在建 。

来源:同花顺
如果周边游客再次转向全国 , 那么这部分投入 , 何时才能收回?甚至于 , 还能不能收回?
三、今日美好 , 能到几时?
某种程度上 , 疫情对旅游行业也是把双刃剑 。 国内游和国际游都明显衰颓 , 但却刺激了周边游需求 。
这种局面 , 对中青旅这类 , 依赖旅行社收入以及全国性景区的公司来讲 , 相当不友好 。 中青旅靠副业自救的手段 , 看起来也颇有些无奈 。
而港中旅 , 则很好的抓住了本地市场的机遇 , 破釜沉舟 。 只是 , 这并没有改变港中旅市场竞争力偏弱的根本问题 。

来源:iFinD , 从左到右依次为:营收、税后利润、净利率
疫情之前的三年 , 港中旅各项财务指标已有明显下滑趋势 。 不知今日靠区域市场维持的“美好” , 又能持续到几时?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股市有风险 , 入市需谨慎 。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