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雪莲走红:一种对平民市场经济的期待

【视点·观察|雪莲走红:一种对平民市场经济的期待】在这个“雪糕刺客”被议论纷纷的夏天,只卖冰块的雪莲,却悄然走红 。每包五毛钱的雪糕品牌“雪莲”,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雪糕护卫” 。当“雪糕刺客”戳到大众痛点、成为网络热词时,“平平无奇”的雪莲却被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争相“表扬”,雪莲倒是成了雪糕中的“清流” 。
视点·观察|雪莲走红:一种对平民市场经济的期待
文章图片

雪莲朴素的外包装 。图/雪莲官方社交平台
某外卖平台数据显示,7月以来,雪莲的销量环比上月同期暴涨199% 。雪莲忽然受到网友在各大社交媒体的力挺,是因其低价、薄利的特色契合了人们对夏日冷饮、雪糕的消费心理——仅仅是祛个凉而已,何必整那么多套路?而这背后更是反映了人们对平民市场经济的拥抱与期待 。
这种消费心理,跟雪糕主流市场的变化不无关系 。近几年,雪糕似乎从单纯的夏日解暑“神器”,转变为社交“神器” 。旅游景点的同款文创雪糕打卡、朋友圈晒特色雪糕,成为不少年轻人生活中的“雪糕新玩法” 。商家也为了塑造品牌形象,打广告、拍视频、做文案 。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当然都是消费者买单,一个个“雪糕刺客”让消费者买雪糕的双手都变得小心翼翼 。在此情况下,依旧坚持不打广告的、只卖5毛钱的雪莲雪糕,似乎就与潮流“格格不入”了 。
但正是这种“格格不入”的雪糕,反倒撞在了网友的心坎上 。当高价雪糕试图重新定义雪糕市场时,将雪莲称作“雪糕护卫”的呼声,就是一种“玩梗式”抵制 。这恰恰也是平民市场经济的一种体现 。
平民市场经济,体现了对大众消费者的友善 。当便利店的冰柜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高价雪糕时,人们对于基础款雪糕的需求不会就此消失 。相关平台数据显示,20-35岁的年轻人贡献了超过七成的平价雪糕销量 。而与雪莲同时走红的,还有一批老牌雪糕 。陪伴几代上海人长大的光明冰砖,在外卖平台销量环比上涨88% 。而承载东北人童年记忆的红宝石东北大板,销量环比上涨80% 。
视点·观察|雪莲走红:一种对平民市场经济的期待
文章图片

网友对雪莲的评价 。图/社交平台截图
人们对每包五毛钱雪莲的在意和力挺,体现出来的是对平价雪糕越来越少的担忧 。某种程度上这反映的正是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即让雪糕、冷饮回归本来的生存路径:比拼口感、味道与性价比 。这正是平民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 。消费者正在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捍卫自己吃平价雪糕的权利 。
无论是雪莲,光明冰砖还是东北大板,平价雪糕的此次回潮,其实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多元取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本来就应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有高端供给也有平价产品空间,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
而平民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实用价值观在经济上的回归与体现,无论什么品牌的雪糕,必会因接地气、符合市场和大众的需求而“根深叶茂” 。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