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世纪初 , 全世界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1岁 。 到了20世纪中叶 , 平均预期寿命大幅增长到48岁 。 随着生活和医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 如今的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增长到了73岁 , 比百年前增长了一倍多 。
人类对于延长寿命的追求永无止境 , 100岁、120岁不是生命的终点 , 永生是很多人的梦想 , 自古以来就有人在追求长生不老 。 为此 , 有的科学家甚至给自己身体注射了数百万年前的古老细菌 , 希望从长生细菌那里获得永久的生命力 。
此外 , 还有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永生方法——低温冷冻 。 1962年 ,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埃廷格(Robert Ettinger)在他的著作《永生的期盼》(The Prospect of Immortality)中首次提出 , 当身患绝症的人去世之后 , 他们的遗体可以在超低温环境中保存 , 等到未来医学进步 , 再进行解冻复活 。
5年之后 ,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海勒姆·贝德福德(James Hiram Bedford)成为了第一位被低温冷冻的人类 。 1967年 , 身患肾癌的贝德福德去世 , 他在生前非常支持人体低温冷冻的研究 , 为此他留下了1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
【冷冻第一人:本该在4年前复苏,如今怎样了?】贝德福德在去世几小时后 , 他的遗体被液氮低温冷冻起来 。 按照计划 , 他应该在50年后 , 也就是2017年进行复苏 。 但如今距离他原定的苏醒时间已经过去4年 , 他已经被冷冻了54年 。 那么 , 贝德福德现在怎样了?究竟还要多久才能复活呢?
研究表明 , 对于一些生物组织 , 通过将其低温冷冻 , 并辅助使用相应的化学物品 , 可以诱导其进入假死状态 , 例如 , 血细胞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低温冷冻保存 , 在需要时进行解冻恢复 。 事实上 , 一些生物体 , 比如青蛙、细菌和病毒 , 甚至可以在低温冷冻状态下进入休眠 , 在解冻后复活 。
在贝德福德去世后 , 他的血液被抽取出来 , 接着给他身体注射了二甲基亚砜(DMSO)防冻剂 , 用于替代血液 。 接下来 , 遗体被放入一个充满干冰的绝缘容器中 。 最后 , 遗体再被转入一个大型杜瓦容器中 , 里面充满了-196 ℃的液氮 。
在冷冻24年之后 , 科学家曾打开容器 , 对贝德福德的遗体进行视觉上的评估 。 结果发现 , 他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变化 , 一直处于低温冷冻的状态 。
随着人体冷冻技术的发展 , 最初冷冻贝德福德的方法被认为非常原始 。 二甲基亚砜并不能让身体的内部免受冰晶的破坏 , 贝德福德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 , 很可能是永久性的 。
在贝德福德冷冻50年之后 , 人类仍然没有办法复苏冷冻人或者大脑这样复杂的器官 。 并且 , 目前人类也没有能力百分百攻克了癌症 。 因此 , 贝德福德并没有如期醒来 , 他目前仍然处于低温冷冻的状态 。
尽管如此 , 人们还是相信未来人类将会有能力复苏冷冻人 , 并且可以治愈他们的疾病 。 目前 , 全球已经有超过300位低温冷冻人 , 还有数千人在等待进行低温冷冻 。
如今 , 科学家已经改进了低温冷冻方法 , 通过玻璃化冷冻技术 , 可以确保遗体在被低温冷冻之后 , 不会被冰晶所破坏 。 虽然复活贝德福德的可能性不大 , 但他是冷冻人的先驱 , 相信未来人类不会忘记了他 , 尤其是那些在未来复苏的冷冻人 。
推荐阅读
- 中国火星采样或于2031年返回,火星采样很难吗?比月球采样难多了
- 明日方舟 如果把莱茵生命里的科学家分个类的话,你最中意哪一类
- 大脑为何要清除三岁之前的记忆?是大脑内存不够?还是其他原因?
-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许倬云,都为她而来
- 微纳米仿生结构的激光加工
- 间充质干细胞:你最关心的几个问题都在这
- 地球上百万分之一的罕见人类
- 美国航天局长:小心“中国占领月球”!
- 历史上接近“神”的外国科学家,因发明此物,被教科书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