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紫光集团董事长李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反思紫光为何走向破产重整
在紫光集团完成公司股权变更之后 , 紫光集团董事长李滨于7月13日发表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李滨在信中分享了一些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考虑 , 以及公开透明地与大家沟通近期需要推进的几个重要事项 , 同时 , 反思了为何紫光集团走向破产重整 。
据了解 , 据上交所信息显示 , 紫光集团发布公告称 , 紫光集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重整计划》的约定 , 已于7月11日完成了公司股权及新任董事、监事、总经理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
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 , 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 , 紫光集团股权顺利完成交割 。
以下是信件原文:
致紫光集团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大家好!
在当下国际环境动荡、新冠疫情流行和集团债务危机爆发的困难局面中 , 各位同事为了保证公司正常运行和平稳发展 , 一直坚守岗位、共渡难关 , 对此我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日前紫光集团正式完成了股权变更 , 在这新紫光整装待发之际 , 我代表集团董事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考虑 , 希望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共谋大计 。
过去几年间 , 紫光集团和各分、子公司取得了不少成绩 , 特别是在芯片和云网领域 , 进行了较好的布局 , 在行业中占据着领先地位 。集团体量大 , 分、子公司众多 , 业务覆盖面广 , 是我国高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 。当然 ,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 近些年紫光集团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 , 资金链断裂 , 公司的现金流连贷款利息都不能覆盖 , 更无法偿还本金 。全体债权人对于集团发展失去信心 , 集团不得不走入破产重整的司法程序 。对于各个子公司的运营、融资、研发以及对外合作都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同时 , 各个产业公司还面临着市场竞争、人才稳定、供应保障等诸多问题 。当此危难之际 , 在紫光集团管理人的主持下 , 通过司法重整 , 为集团从新的起点出发创造了发展契机 。智路建广联合体作为紫光集团司法重整的战略投资方提出了无论从债务清偿 , 还是产业协同方面都最优的紫光集团整体重组方案 , 获得了相关各方的认可和支持 。过去几个月 , 在破产重整过程中 , 管理人客观、公正的与全体员工一起务实、高效的工作 , 对维持集团运行和业务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 , 谨向紫光集团的管理团队、全体员工、支持公司发展的债权人、公司原股东方和依法推进紫光集团重整的管理人表示感谢 。
【视点·观察|紫光集团董事长李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反思紫光为何走向破产重整】紫光集团的发展历程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相似 , 既有危、又有机 , 是中国科技产业成长的一个缩影 。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和创新 , 但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还依赖于进口 , 今后成长需要组织好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软件等全产业链要素 , 并且引进和吸收创新资源 , 既要坚持自主研发 , 又要带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融入全球产业链 。集团下一步的发展 , 有五个维度的价值取向:一是要为国家的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二是为各位员工的前途和职业生涯负责;三是要保护现有投资人、广大股民的利益;四是要保证原有债权人的资产安全;五是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是集团今后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
企业的前途命运与每位员工都息息相关 , 以下就公开透明地与大家沟通近期需要推进的几个重要事项:
首先 , 是解决目前的债务和资金问题 , 以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资金管理体系重塑公司的信用和声誉 , 使投资人和债权人重拾信心 , 恢复各实体公司的股权和债权融资能力 。这个问题不解决 , 集团下属各企业将继续背负沉重的包袱 , 影响未来的生存和稳定、声誉和士气 , 集团和各子公司都将无法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 , 我们首先会把投入的大量股权出资款用于归还债权人 , 大幅降低负债率 , 轻装上阵 , 为各子公司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
公司恢复正常运营后需要认真研究集团的长期发展战略、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这需要与现有的管理团队深入分析现状和国内外竞争环境 , 谋定而后动 。今后我们将充分听取集团和各子公司领导班子的意见建议 , 结合已有的产品、技术、市场情况 , 制定短、中、长期的业务和战略规划 , 并根据需要补充资源 , 提供相应力量支持和战略支持 。
另外一个重点是科技研发投入问题 。这与我们的长期战略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紫光集团作为聚焦数字经济的科技产业集团 , 大力投入研发 , 在核心IP、设计、工艺、工具软件等方面进行布局 , 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集团将和各产业公司讨论在与其相关的架构、材料、工艺等方向上设立专班 , 帮助对接国内外领先企业或科研机构并进行合作 , 联合攻关 。通过集中全集团的力量进行精准投入 , 形成合力 , 帮助产业公司占领核心技术的高地 。
企业成功的另一关键是人才方面 。科技企业的根本就是核心技术和人才 , 所以我们坚持鼓励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 , 培养人才、稳定人才 。招募和使用的人才一定要五湖四海 , 不能搞山头主义 。要把经营收益与企业的管理团队和核心人才一起分享 , 给他们以充分的授权、充足的资源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集团员工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 , 打造一个更高层次、更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平台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当然企业的人才策略也不只是停留在激励机制上 , 还要从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未来的成长空间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为高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
在企业发展模式上 , 紫光集团有着很好的行业布局 , 各个实体企业也都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 , 但为什么没有发挥出来优势反而走向破产重整?除了资金方面的错配以外 , 我们认为还缺少两个东西:一是产业协同 , 集团内的企业都是各自为战 , 没有资源共享、协同管理 , 没有发挥出合力;二是产业链建设 , 集团下属企业众多、体系庞大 , 却没有进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 部分关键环节存在明显的短板 。智路建广控股的企业和紫光集团现有业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 可以为集团补足部分产业链上的短板 。如半导体封测、材料、设备、晶圆制造、软件等几个方面 , 智路建广的布局可以为集团企业提供不同程度的供应链保障 。至于市场客户方面 , 则可以通过拉通营销体系 , 同时利用股东方已有的资源优势 , 帮助集团的部分企业进入原来市场占有率不高的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 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集团在消费电子、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的优势地位 。
为适应作为智能科技领域领军产业集团的发展需要 , 今后集团会设立三个总部 , 支持产业公司的高效发展 , 分别是业务总部、赋能总部和管理总部 。业务总部将把集团的核心业务划分为几个板块 , 从发展战略、投融资、产业协同等多个角度帮助集团的实体企业实现稳健成长 。赋能总部将设立产能建设、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三个中心 , 把各子公司急需 , 但又没有足够资金和人才独立完成的产业链建设 , 以及部分前沿技术开发等工作进行资源整合 , 加大力度统一投入 。管理总部将为集团控股的各产业公司提供财务、人力、法务、信息化等中后台的服务支持 。各主要产业子公司的核心班子成员也将一起参与到集团总体战略规划和产业协同工作中 , 今后的激励和授权也会向一线的业务、市场、研发、生产等部门倾斜 。希望大家能够形成合力 , 优势互补 , 资源共享 , 让新紫光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 释放出更多潜力 。
关于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原则 , 我想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是要有前瞻性 , 今后社会进步有数字化、虚拟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区块链、新材料、基因工程、神经网络、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加速融合将会对传统的企业制度、知识结构和教育体系形成比较大的冲击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现在和未来 , 时时跟踪最前沿的创新 , 不断地学习进步 。
二是保持开放性 , 从历史上看 , 任何企业、组织和国家 , 都会从广泛合作中收益 , 开放包容 。向同行学习 , 向对手学习会让我们更加强大 。应当欢迎竞争、尊重对手 , 往往是对手越强 , 你的成就也越高 。近代欧美的强国都是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获益变得强大起来 , 而中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也是和改革开放的国策密不可分的 。
三是保证公平性 , 在今后数字经济去中心化的趋势下 , 让每个个体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很重要 。这就要保证各种资源配置和机会的公平性 , 任何高效的组织中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 , 都要依靠平台和集体发挥作用 。对于企业而言 , 所有的激励措施都要有统一的规范体系和价值贡献评估 , 以保证对于全体员工的透明性和公平公正 。
四是坚持市场化 , 就是搞好自主经营 , 做好产品 , 向市场要效益 , 减少对政府的依赖 , 我们一直主张做企业不要靠政府补贴 , 凭借企业自身的能力贡献在市场竞争中拼搏出来才会成为真正强大有生命力的企业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相应贡献 。
五是推动国际化 , 就是要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 , 不但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 还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 。同时 ,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还要输出给发展中国家 , 让更多人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生活改善 。还有就是尊重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和监管秩序 , 尤其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 。
翻看紫光的成长时间轴 , 初创于激情火热的1988年 , 水木清华是我们的深刻烙印 , 1993年改组成立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2010年建立混合所有制 。34年时间 , 紫光从清华园里的一个小团队 , 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 一代又一代紫光人功不可没 。今天的紫光集团控股了十余家在细分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 , 规模已经很大 , 但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 加上资金问题和债务的重压 , 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也非常大 。如果再结合作为我们股东方的智路建广控股的一批大中型企业 , 则规模更大 , 产业覆盖面更广 , 管理会更加复杂 , 对于产业链也愈发重要 。越大的企业和组织承担的责任也越大 , 越应当广泛寻求合作 , 越要谦虚谨慎 。伟大和困难的事业都要从小做起 , 从简单做起 , 就是所谓的“为大于其细 , 图难于其易 。”应当充分认识到的是 , 时代和产业赋予了我们今天的机遇 。作为企业和团队 , 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产业为社会研发更新的技术 , 提供更好的服务 , 创造更多的价值 , 任何大的收益和资源都是大家的、社会的和国家的 。
“志高行远 , 创造价值”是我们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 。“志高行远”是要把眼光放长远 , 不要只关注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 , 过于精明圆滑的人往往难以做成宏伟的事业 , 只有用开放包容的胸怀 , 按照事物的本质规律去做才会有远大前程 。“创造价值”则要脚踏实地 , 通过为客户、为企业、为他人创造更多价值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我们的终极目标并不只是制造更多产品和创造更多财富 , 而是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更多人生活更加幸福 。真正的幸福一定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才能去改变世界 。近一段时间疫情肆虐 , 国际局势复杂 , 国内经济下行 。企业经营如同在惊涛骇浪、层峦叠嶂的艰险环境中前行 , 万事皆不确定 , 唯有崇高的信仰如岩石般坚强屹立 , 指引我们永远走光明正道 。而为产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信念 , 又如明镜般时时提醒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 , 采用正确的做事方式 , 实现远大理想 。
历史证明 , 所有科学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 , 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 并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 不停地去探索 , 去学习 , 去进步 。别人愈是闭关锁国 , 愈是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前途愈是困难重重 , 就愈发显现出我们的事业责任重大;竞争对手愈多愈强 , 我们的奋斗就愈有乐趣 。如今面对全球新兴科技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 既需要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谨慎从事 , 同时又要加快步伐 , 有着涉越山川的果敢和勇气 。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的声音犹在耳畔 , 愿紫光集团的未来像银河系一样群星闪耀 , 希望大家努力奋斗焕发出的紫色光芒既照亮我们自己的成长之路 , 也能引领智能科技行业的自主研发之路!让我们新紫光人与广大合作伙伴一道 , 用科技之光照亮幸福生活 , 让世界变得更智能、更开放、更公平、更美好!
紫光集团董事长 李滨
2022年7月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经济学人:芯片行业要迎来大萧条了吗?
- 视点·观察|芯片供需大逆转:从全球抢“芯”到库存过剩,巨头产能急刹车
- 视点·观察|大量视频被封 B站这顶流网红可能要凉了
- 视点·观察|美科技与商业领导人呼吁为学生提供更多计算机科学教育机会
- 视点·观察|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超10万亿元,为啥国人更爱存钱了?
- 视点·观察|从不卖到“强卖”,“破坏王”马斯克对推特的步步紧逼
- 视点·观察|王思聪同款萌宠遇冷 网红宠物柯尔鸭叫价1万元有价无市
- 视点·观察|吸引“数字游民” 全球超25国推出“数字游民签证”
- 视点·观察|250瓶威士忌运输途中被烧毁 快递公司被判赔偿16万元
- 视点·观察|“元宇宙”的标签能否撑住“虚拟服饰”狂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