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乡居时代:乡村游的新体验、新思考( 二 )


但在游客的体验反馈中 , 崇武乡村旅游项目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 采访中 , 有游客提出“古城周围好玩的太少了”“除了城墙、海滩没有其他景点”“餐饮休闲场所不好找、不聚集”“游玩过程缺少参与感”等问题 , 反映出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存在文化融合不深入、配套设施不完善的不足之处 。 作为历史上的军事重镇 , 崇武古城等景区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 在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 , 要找到自身优势文化资源 , 融合演出产业、手工技艺、数字文化产业等领域 ,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 丰富游客体验 , 为崇武旅游产品注入活力 。
面对苦恼 , 乡村旅游应继续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 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潜力 , 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 将丰富游客的体验内容和体验质量摆在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位置 。

北京红螺书院民宿 采访对象供图
乡村民宿:新需求如何带来新升级
文旅中国实习记者 刘霄
临清风 , 对朗月 , 登山泛水 , 快意酣歌……田园山居生活在城市很难实现 , 乡村民宿的出现恰恰契合了人们的这种期待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游客对近郊乡村民宿需求增大 , 对民宿安全和品质也更为重视 , 乡村民宿市场占比快速增长 , 进而打开了民宿业新的需求之窗 。 什么样的民宿是民宿体验者心中的“理想型”?什么样的特色内容惹人爱?
旅居乡村 有惊喜也有“踩雷”
游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已然成为乡村住宿产品追求品质和多元化的新动力 。 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为以特色风格为主题的乡村民宿发展创造了机会 , 也为注重服务品质的乡村精品民宿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
与以往选择出境游不同 , 生活在北京的律师杨秀莉近日通过在线平台预订了一间民宿 , 携全家人体验了两天一夜的京郊行 。 她说 , 之所以选择民宿 , 是因为民宿价格比酒店便宜不少 。 当他们一家人走进京郊民宿时 , 眼前的一切让他们欣喜 , 民宿的公共区域透着文艺气息 , 能让人比较放松和休闲 。 周围环境也比市区幽雅许多 , 庭院有水塘、竹子 , 处处透着浓浓的禅意 , 仿佛走进世外桃源 。
与律师杨秀莉的体验截然相反 , 文化从业者李先生在选择了一家乡村民宿后 , 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 李先生反映 , 一些民宿与其叫民宿 , 不如说是升级版的农家乐 。 “这样的民宿与酒店相比 , 也缺乏竞争力 。 ”他说 , 如果想吃农家菜 , 可以直接去农家菜馆 , 没必要花冤枉钱住一两晚 。
“传统旅游方式主要是游山玩水 , 天黑了 , 找个住的地方休息;如今除了享受自然风光 , 游客对民俗、客房、餐饮等因素有了更高的要求 。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群体 , 更追求住得舒心惬意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彬说 , 随着文旅融合的旅居时代到来 , 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需求将从单一化功能走向符合多元化、复合化 , 从景区走向社区的体验 , 游客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 。
品质服务、多元场景脱颖而出
消费者在民宿选择上更趋多元 , 对贴心的品质服务和丰富的场景有了更高的追求 。
杨秀莉表示 , 她对民宿的要求是干净卫生就好 , 没想到这次的体验超过预期 。 她在民宿体验到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 。 比如 , 一些民宿的冰箱和零食柜塞得满满的 , 由于一价全包住客可以直接按需取用 , 而大多酒店消费都是明码标价 , 让人有一种束缚感 。 民宿里庭院、儿童乐园、秋千等一应俱全 。 一进院子 , 房东一家就热情招待 , 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和院里的小狗玩了起来 。 民宿还有果园 , 赶上成熟季还能进行亲子采摘 。
“带娃出行已成为旅游市场的新消费趋势 。 ”北京红螺书院民宿管理者周进表示 ,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孩子郊游 , 既欣赏风景 , 也想体验当地文化 。 乡村亲子住宿产品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 还要兼顾父母的休闲娱乐以及放松心态的需求 , 这对乡村民宿的住宿配套设施、服务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
在采访中也发现 , 目前市面上亲子游、家庭游的乡村民宿产品仍然有不足之处 。 文化行业的鲁女士表示 , 乡村亲子设备比较单一 , 同质化的程度较高 , 缺乏新意 , 市场需从硬件设备到服务体验等方面持续发力 。
事实上 , 一些乡村民宿围绕“民宿+”已作出很多尝试 , “民宿+阅读”“民宿+科技”“民宿+艺术活动”等 , 满足了游客不断增长的休闲需求 。 民宿的个性追求可以复制 , 但最好不是简单的内容复制 。 特色而多元 , 才会让民宿更吸引人、打动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