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场疫情 , 给上海酒旅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 崇明也未能幸免 。 不管是民宿景区 , 还是旅游景点 , 都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 在闭门谢客的这段时间里 , 经营者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时 , 不忘通过升级产品等努力“自救” , 不断探索破局之法 , 寻找复苏之路 。
随着各行各业按下重启键 , 上海酒旅业逐渐恢复生机 。 恢复初期 , 以亲子、露营、自驾、宅酒店等产品为主的本地游、周边游 , 成为消费者的出行首选 。 崇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 , 又占据着全市90%以上的民宿体量 , 因此在省际人员流动受到限制、上海千万级人口的刚性出游和旅居需求下 , 崇明酒旅业正在迅速“回血” 。
住宿业危中寻机
“疫情期间 , 我们民宿留守人员的支出在每月10万元左右 , 通过提供保供餐饮和住宿 , 基本可以达到收支平衡 。 ”中兴镇久居民宿主人印刘琼 , 边忙着招呼客人 , 边和记者聊起疫情前后的经营情况 。
【消费市场|没想到,崇明民宿、景区谈了这些新业务】久居由自家老宅改造而来 , 尽管没有租金压力 , 但疫情期间民宿订单“清零” , 还是给民宿主带来了不少压力 。 为了让员工工资不受影响、民宿运转如常 , 久居通过为医护人员提供住宿保障 , 为顾客派送菜园里的新鲜蔬菜 , 来维持收支平衡 。
全市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 , 作为崇明第一批恢复营业的民宿之一 , 久居在时隔两个月后重新对外开放 , 印刘琼每天都需要处理大量的预订和咨询电话 。 “现在民宿的预订量很大 , 咨询量更多 , 和2020年疫情后的状态差不多 , 我们工作日的入住率控制在50% , 如果完全放开 , 那肯定是满房的 。 ”
位于向化镇的知谷1984民宿 , 由自家老宅改造而来 , 经营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 “从3月中旬开始 , 我们就取消了所有订单 , 金额大概在15-20万左右 。 ”知谷女主人蒋寅梅告诉记者 , 经营“停摆”的这段日子 , 他们没闲下来过 。 除了通过保供来增加收入 , 还利用这段休眠期“勤练内功” , 修剪了院子里的草坪 , 更新了民宿里的软装 , 同时忙着采买抗疫物资 , 探索创新售卖方式 , 既为恢复营业做足准备 , 也利用这段时间来一个“华丽转身” 。 “我们计划推出岛居疗愈房券 , 正在和市区的一些社区谈合作 , 社区居民可通过团购房券享受优惠 。 ”
和改造自家老宅不同 , 租房经营的民宿主则要承受更大压力 。 “疫情期间 , 每个月支出5万元 , 还有14个员工要交金 。 ”海岛人家民宿创始人彭践告诉记者 , 他们于3月12日暂停营业 , 6月8日正式开业 , 整整90天“颗粒无收” , 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 “因为我相信这只是一时的困境 , 只要挺过去就能再见阳光 。 ”恢复营业后 , 海岛人家的接待量控制在50% , 经营再次火爆起来 , 7月以后完全放开接待量 。
这两年尽管受疫情反复影响 , 崇明民宿却总能在经历行业阵痛后 , 化险为夷 。 对此 , 崇明民宿协会会长刘庆这样看 , 与浙江地区相比 , 崇明民宿业并未进入大规模产业资本介入的投资模式 , 95%以上的民宿都由自家老宅改造而来 , 因此尽管受到疫情一定影响 , 但并未发生倒闭潮 。 “极端条件下 , 崇明民宿还能持续给消费者带去价值 , 不少游客觉得住崇明民宿十分‘疗愈’ , 这恰恰能够证明我们所从事的是有生命力的行业 。 有价值不代表没风险没压力 , 眼下民宿业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 民宿主必须先于市场做出产品结构调整和理念升级 。 ”他认为 , 如今 , 除了提供传统的短租产品 , 需要研发更加丰富的长租套餐 , 将生活和度假紧密结合起来 , 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旅居需求 , 也能避开短期流动的风险 。
位于新河镇的花厢沈家院子 , 就迎来了这样的长租客 。 一个名为“猫七七”的网红团队 , 3月下旬入住了花厢沈家院子 , 团队共16个人 , 边在民宿做直播边度假休闲 。 “原本他们准备待到疫情结束就撤离 , 后来觉得在这里边工作边度假 , 比平时的工作状态要更好 , 就延长了住宿时间 , 整整呆了50天 。 ”花厢沈家院子负责人应臻告诉记者 , 这批客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疫情带来的损失 , 他们特地升级了带宽 , 让客人可以直播更顺畅 。 “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 , 我们也发现了新的商机 , 计划推出民宿长租产品 , 目前正在做渠道测试 , 测试客户的需求意向 , 准备和市区一些创业园区和办公楼宇合作 。 ”
推荐阅读
- 北京市|日本北海道的冬季,景色格外的美,辽阔的原野覆盖着皑皑白雪
- 北京市|西藏:去布达拉宫,去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 巴塞罗那|一生必去的7座城市,哪怕没有人陪伴也要去,你准备好了吗?
- 卫健委|生态乐山,旅游景点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