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旅行:泰国校园里的行走佛

宜昌|旅行:泰国校园里的行走佛

文章图片

【宜昌|旅行:泰国校园里的行走佛】宜昌|旅行:泰国校园里的行走佛

文章图片



泰国作为一个佛教国家 , 其拥有的、超过九成以上的国民都是佛教徒 , 因而素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之美名 。 首都曼谷的四面佛更是国际著名的景观之一 , 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参观膜拜 。
一般人对于佛教国家的理解 , 通常会把其与数量众多的佛教徒、富丽堂皇的佛寺以及地位崇高的僧侣等现象联系起来 。 其实 , 佛教作为一种信仰和泰国的国教 , 早已融入到泰国人生活之中 , 并且成为了生活习惯 。 即便是承载着教育重任的学校 , 也时刻融入在这样的氛围中 。
校园里的行走佛
在泰国全部的中小学里 , 也有小部分山区学校、乡村学校没有优良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 , 但绝大部分学校(不包括天主教学校、穆斯林学校及其他特殊学校)都会有不止一尊的佛像建在校园内 。 泰国的教育是从传统寺庙教育为起点 , 历经宫廷教育、家庭教育 , 直到1932年宪法确立了现代教育 。 佛教本身就在泰国教育中有着深刻的印记 , 以至于到现在学校中仍然保留着某些寺庙的礼仪 , 教师地位的崇高也与宗教不无关系 。
那么 , 行走佛成为学校中特有的景观之一也就不那么让人费解了 。
通常当你走进校园 , 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尊行走佛的佛像——佛像左手托前立掌 , 右臂微屈 , 右脚后摆 , 双目前视 , 摆出行走的姿态 , 似乎象征着预知与光明的未来——这是泰国特有的佛像雕塑之一 。 学生每天上学、放学 , 经过佛像身边 , 都会自然地行合十礼 , 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 不得不说的是 , 泰国人问候时 , 所行的合十礼 , 本身就是一种佛教礼节 。
而从雕塑本身来说 , 泰国校园里的行走佛 , 其行走的姿态或许与雅典卫城的厄瑞克忒翁神庙女神柱像的表现形式有相通之处 , 因而拥有着特有的、身体的动态和谐与轻盈之美 , 这是传统的佛像形态所不具备的 。

国旗、校旗与佛像
升旗后的诵经
泰国的中小学每天早晨都会举行升旗仪式 , 这点与中国是相同的 。 而不同的是 , 泰国学生升国旗、唱国歌结束之后 , 还会有一个集体的诵经仪式 。 在泰国的中小学中 , 旗杆旁边通常还会有一尊呈坐姿的佛像 , 全体学生会向佛像行合十礼 , 并诵经 。
学生所诵的经文却是巴利语(古印度语)与泰语混合的经文 , 大意是对于佛的尊敬与赞颂(每个学校所诵的经书是一样的 , 不过长短根据要求各有差异) 。 尽管泰语中也借鉴了巴利语的部分词汇 , 但还是有少量学生并不会完全理解经文 。 这就像中国的佛经一样 , 尽管从梵语翻译成汉语 , 但是并不会让人完全理解——不过 , 每天升旗仪式后的诵经 , 自然会让每个学生把经文背得滚瓜烂熟 。
当诵经结束后 , 学生一般还会背诵一段文字 , 这一段就不是巴利语的经文了 , 而接近于我们所说的校规校纪 , 即怎样做一个好学生 , 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好好学习”、“识人善交”之类的话 , 可以说是极为精辟——当然 , 学生记得滚瓜烂熟是一回事 , 能不能说到做到 , 就是另一回事了 。
旗杆旁的佛像还有别的用途 , 当学校的学生准备出游或者外出参加活动时 , 在走之前 , 一定要拜佛 , 以求此次出行的顺利 , 这是一个正式的行为 , 或者说 , 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 而不是简单的仪式 。
但不管怎样 , 升旗之后进行诵经 , 并且把校规与佛经经文联系在一起 , 这可能也算是泰国学校的特色之一 。

校旗旁的佛像 , 出游前得拜一下
神龛、信仰以及其他
在泰国的校园里 , 除了佛像之外 , 还有供奉的神龛(小庙) , 供奉的神灵(鬼)大体接近于中国的土地神(鬼头儿) 。 泰国人向其祈祷以求家宅顺利、出入平安等等 。 神龛的造型通常像一所小小的房屋建筑 , 根据场地的不同 , 其规格大小也有差别 。
其实不仅在学校里 , 在个人家中 , 甚至于公路旁边、十字路口通常也会有供奉的神龛 。 如果你在泰国坐车时 , 看到正在开车的司机或者乘客突然举掌 , 向路边行礼的话 , 这就说明他们正在向刚刚经过的佛寺(佛像)或者神龛致礼 , 以求旅途顺利 , 一路平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