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主反射镜口口径达到了6.5米 , 它的主镜被分割成18块六角形的镜片 。
为了确保镜子既坚固又耐用 , 科学家采用了铍材料 。
每块子镜大约有一张咖啡桌那么大 , 重量达20公斤 。
子镜上还镀上了一层纯金的薄膜 , 以提高反射红外线的能力 。
大到什么地步呢?
相当于一个网球场那么大 , 如何能把一个网球场克服地心引力送上太空?
地球上的火箭发射尺寸恐怕都没办法办到 。
所以NASA想到一个办法——
就是先让韦伯折叠起来 , 等到进入太空在微型马达和波面传感器的控制下再完全展开 。
韦伯折叠图
为了能够减少来自太阳、地球还有月球热量的干扰 , 科学家给“韦伯”制作了一个巨型太阳伞 。
但是这个巨型太阳伞也是个麻烦 , 它必须在太空中打开 。
这一套系统的复杂程度极高 , 因为本身成为一面反射镜精度需要在10纳米内 , 稍有误差 , “韦伯”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
“韦伯”加注燃料
从组装到发射 , 再到进入太空展开 。
期间过程进入哪怕一粒沙子 , 都会对“韦伯”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
所以无论外界争议多大 , 费用有多高 , NASA对“韦伯”的发生始终慎之又慎 。
因为机会只有一次 。
韦伯预计将运行在第二拉格朗日点 , 离地球更远 , 比起哈勃 , 它的视野更好 。
但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 , 韦伯“走得太远了” 。
人类目前的载人航天技术根本无法达到第二拉格朗日点 。
一旦它在太空出现什么问题 , 人工是无法修复的 , 只能自生自灭 。
近20年的时间 , 全球几千名员工 , 许多人用他们整个职业生涯去成就一个“天文望远镜” 。
而且只能成功 , 绝不允许失败 。
听起来非常疯狂 , 但事实如此 。
用欧洲航天局科学与探索高级顾问Mark的话来说就是:
“韦伯可以看到更古老的宇宙 , 早期宇宙形成的第一批星系 , 并且还有机会看到外星文明 。 ”
如果你还想嘲笑“韦伯”的话 , 那你可以看看当初“哈勃”拿到的剧本 。
看到“韦伯”升空 , 人们就会想到服役30年的“哈勃” 。
其实最开始 , 哈勃拿到的剧本也非常不顺 , 几乎所有人都在否定NASA重金打造的这台望远镜 。
它一度成为科学界的笑柄 。
因为它花了数月拍回的第一张图片 , 不仅糊 , 还是扭曲的 。
当时美国的大小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新闻 , NASA颜面尽失 , 举国一片嘲讽 。
原因是望远镜的镜头坏了 。
软件出现问题尚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修复 , 但硬件出现问题 , 只能找人工 。
这和家里电脑坏了是一个道理 。
NASA只能让宇航员上天 。
没有Plan B , 如果失败 , 这将是科学史上代价最高的一次徒劳无功 。
美国航天员经过三天三夜的抢修工作 , 终于将哈勃的镜头修好 。
画面传回地球的一瞬间 , 会场沸腾 。
时至今日 , 我们看到无数关于宇宙奥秘的照片 , 全都是拜哈勃所赐 。
维修现场
正是因当初那批科学家的坚持 , 哈勃才不至于报废在太空成为一堆废铁 。
它拍下了有史以来“最疯狂的彗星” , ——舒梅克-列维彗星撞击木星的画面 。
它拍下了恒星诞生的地方——星云的中心 。
它还证明了“黑洞”的存在 , 并且把画面传回地球 。
2002年 , 哈勃望远镜又安装上了新相机 , 使用寿命延长 。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哈勃还会传回更多宇宙消息的时候 , 意外出现了 。
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解体 , 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 。
考虑到航天飞机的安全性 , NASA决定不再派宇航员飞往哈勃 。
哈勃被“抛弃”了 。
就在NASA决定不抢救哈勃后 , 它拍下了一颗在超新星爆炸中死去的恒星光迹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不把韦伯望远镜放在地球附近?接近绝对零度的大脑需要冷静
- NASA“韦布太空望远镜”首批五张照片正式公布!
- 宇宙大爆炸后一瞬首次清晰拍到!造价百亿美元的韦布望远镜首秀
- 成功度过-90℃寒夜,NASA火星直升机拍到首张火星彩色照片
- 韦伯传回首批正式彩照,我国天眼能做到吗?区别如同相机和收音机
- 迄今最深的宇宙红外视图:美总统拜登发布韦伯的第一张图片
- 航天实力雄厚的日本,为何不直接登月采土,而飞3.5亿公里外采样
- 问天实验舱将发射,梦天实验舱“热身”完毕!17国项目成功入选
- 1992年宇航员夫妻上天,是否发生了“故事”?答案出乎人们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