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伙潜伏后官越做越大,妻子有点担忧,中央领导:大胆往上爬( 二 )


从此以后 , 李时雨这位东北小伙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 他以北平学生的身份南下 , 参与游行 , 对南京国民党政府发起出兵抗日的请求 。
李时雨并不甘心于以这种方式来抗日 , 他更希望的是 , 自己能够亲自走上前线 , 杀敌抗日 。 1932年 , 血气方刚的李时雨迎来了机会 , 组织命他到哈尔滨从事抗日工作 , 进入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 , 出任副司令兼秘书长 。
在抗日前线 , 李时雨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拼杀机会 , 率部在深夜来到巴彦县兴隆镇火车站 , 打死打伤了数十名日本侵略者 , 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 然而 , 李时雨却没能长时间征战沙场 , 仅仅两个多月后 , 就又被安排返回北大法学院了 。

在校期间 , 李时雨结识了同为党员的孙静云 , 两人志向相投 , 很快就结为夫妻 。 1934年 , 李时雨从北大法学院毕业后 , 接到组织对他的工作安排 , 命他打入到东北军内部潜伏 , 从事秘密工作 , 掌控东北军的动向 。
李时雨当时年少 , 一心上阵杀敌 , 对潜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心里有些不情愿 。 但李时雨以大局为重 , 立刻开始着手打入东北军 。 李时雨得知自己在省立一中读书时的同学张学孟在东北军任职 , 便主动与他联系 , 提出想进入东北军的想法 。
李时雨的能力张学孟很了解 , 东北军能得到这样的人才 , 是难得的好事 , 便欣然同意 。 在张学孟的帮助下 , 李时雨顺利进入东北军 , 潜伏在西安“剿总”第四处 , 出任中尉办事员 。
1936年 , 李时雨抵达西安后 , 在西安工作了近一年左右时间 , 直到西安事变爆发 , 张学良被蒋介石扣在了南京 , 东北军开始动荡不安 , 甚至发生了高级军官在开会期间被枪杀的事情 。 随着东北军被改编 , 绥靖公署成立 , 李时雨意识到他已经无法继续留在东北军 , 打算前往北京 。
结果 , 李时雨和孙静云去北京的途中 , 七七事变爆发 , 去北京的路断了 , 夫妻二人只好留在天津 , 继续开展秘密情报工作 。
1937年 , 日本人在天津扶植了一个治安维持会 , 任命吴光弼为总务科长 。 李时雨与吴光弼在西安时曾经共事过 , 关系比较好 , 经组织批准后 , 借助这层关系进入天津高等法院工作 , 成为一名检察官 。
这个身份虽然不光彩 , 但是很实用 , 李时雨以检察官的身份 , 很快就拿到了一张日本侵略者批发的通行证 , 凭此证 , 李时雨在京津之间往返畅通无阻 , 给传递情报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
在此期间 , 李时雨的直接领导何松亭交给他两项任务 。 第一 , 要尽快搞到一部电台 , 并运送至北平;第二 , 要想尽办法 , 营救被捕入狱的冯骥同志 。

电台在当时是明令禁止的军事禁物 , 一般人根本无法弄到 , 即便能够弄到手 , 也会吸引很多人的注意 。 到时候别说将电台秘密运送至北平 , 恐怕连李时雨自己都要搭进去 。 如此艰难的任务 , 该如何完成呢?李时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
李时雨买来一些有关电台组装的书籍 , 利用夜里在家的时候学习 。 很快 , 他就掌握了组装电台所需的零件 , 将所需部件列出一个清单 。 李时雨又到一些外国人开的电料行 , 采购所需的部件 , 为了不引起商家注意 , 他在每一家电料行只购买部分零件 。
李时雨利用所学知识 , 将这些拿到手的部件组装到一起 , 成功组装出一部可以使用的电台 。 彼时的电台 , 即便大功率不是特别大 , 体积也不会太小 , 足足有一台缝纫机身那么大 。 想要将这么大的物件运过日本人的检查站 , 难如登天 。
思来想去 , 李时雨觉得想要顺利过关 , 首先必须准备一辆价值不菲的汽车 , 最好车主人的身份不一般 , 即便是日本人也要给几分薄面那种 。 李时雨想到这 , 他所在的法院院长的车浮现在脑海中 , 那辆菲尔特卧车 , 就是他计划中最理想的汽车 , 但是有什么理由才能向院长借车呢?
这个难题困扰了李时雨整整数日 , 他却始终没能想到一个合适的理由 。 就在他苦恼时 , 妻子孙静云在哈尔滨发来电报 , 她在电报中告诉李时雨 , 自己将于本月27日抵达北平 , 让他准备接站 。
李时雨看到电报十分兴奋 , 借车去接妻子 , 这不是最好的借车理由吗?想到这里 , 李时雨立刻外出采购礼物 , 当天晚上 , 他就迫不及待地带上准备好的厚礼去拜访法院院长了 。 见到院长后 , 李时雨奉上厚礼 , 又说出了自己想借车去接妻子的想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