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 , 未雨绸缪 , 为目前的冻土变化和日后的冻土危机做好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 而青藏铁路两旁的1.5万根热棒就是科学家们想出的应对方法 。
冻土退化的必然趋势
那么 , 到底什么是热棒?这些热棒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安置它们又有何作用呢?
“热棒”是如何守护青藏铁路的?这些插在青藏铁路两旁的热棒看起来是普通的铁棒 , 其实它们的内部却大有玄机 。
热棒技术的运用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 1964年时 , 由美国Los Alamos科学实验室的Grover等人推出的一种器件 , 取名为热棒 。
热棒
我国对热棒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 , 当时青藏公路需要穿越多年冻土区 , 公路的修建和维护也受到了冻土活动的诸多影响 , 所以为了减少多年冻土地基因冻害被不断破坏 , 1989年时我国科学院研究的专家在可可西里山区的涵洞上装了8根热棒 , 用来做研究试验 。
可可西里
后来科学家发现热棒应对高原冻土区的冻害确实很有用 , 人们就将其用在了青藏铁路的修建当中 , 让这1.5万根热棒成为了守护青藏铁路的“禁卫军” 。
热棒又叫热桩或者热管 , 是一种两相液汽对流循环热传导系统 , 从本质上来说是由一根密封的管子组成的 。 在管子当中有工质 , 上部接着冷凝器 , 下部则为蒸发器 。
其工作原理是当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存在温差(冷凝器温度低于蒸发器温度时) , 蒸发器中的液体工质吸收热量蒸发成气体工质 , 在压差作用下至冷凝器;与较冷的冷凝器管壁接触 , 放出汽化潜热……如此往复循环 , 将热量传出去 。
热棒的构成
当人们将热棒埋入地基当中后 , 它就会根据温度的变化进行工作 , 比如在冷凝段温度等于和高于蒸发端的时候 , 热棒就会停止工作 。
而到了冬天时 , 感应到气温低于土温后 , 热棒又会开始工作 , 将地热带走 , 确保冻土不会受温度的影响 。 至于夏天 , 热棒就会停止工作 , 防止热量传入地基 , 加速冻土融化 。
因此 , 从本质上来说热棒在冬天强化了冻土层的冷冻过程 , 夏天又不会增加热量 , 从而增加了冻土层的冷储量 , 使地下冻土层变厚 , 加固了冻土的强度 , 减小了冻土对铁路路基造成的威胁 。
工作原理
除此之外 , 热棒的工作安全可靠 , 使用寿命可以达到30年 。 从其外表就能看出 , 它的结构比较坚固 ,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日常的维修和养护 。
当然定期检查热棒是否正常工作还是很重要的 , 因为当其内部的壳体容器破裂 , 液体发生渗漏 , 就很难正常工作了 。
铁轨两旁的热棒
除了在铁路两旁安插热棒之外 , 人们还想出了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冻土退化的危机 。 这些防治措施在相互配合之下 , 共同守护着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 。
其他防治技术首先就是使用遮阳板 , 这种做法非常简单粗暴 , 直接用遮挡太阳辐射的方式 , 降低路基的温度 , 减少路基受水蚀和风蚀的影响 , 保证其处在冻结状态 。
此外遮阳板的制造也要因地制宜 , 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很高 , 意味着其辐射会更加强烈 。 所以在遮阳板表面涂抹上高反射性的涂料油漆 , 能够提升防辐射效果 。
遮阳板
其次就是多管齐下的治理 , 以“综合治理 , 控制融化速度”为原则 , 采取多种措施协同治理的方法 。
比如先做好地表水和冻结层上水的防排工作 , 再增设片石护坡 , 减少路基两侧的传热 , 缓解融化速率 。 最后再在含冰量较高的路段铺设热棒 , 让其保持稳定工作 , 使得冻土在冬季是能够得到充分的冷冻 。
资料显示自青藏铁路正式运营以来 , 针对多年冻土路基沉降 , 采取土护道、片石护坡、路基两侧种草等综合水热防护措施 , 对22.72km路基进行了整治 , 采取增设导流盲沟排水、热棒冷却地基等方式对56段路桥过渡段热融沉降地段进行整治 。
维护很重要
【青藏铁路两旁的“禁卫军”:1.5万根“热棒”,其存在大有用途】总的来说 , 青藏铁路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运行 , 是无数人付出了无数智慧与汗水的结果 。 而现在更需要关注的是 ,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 , 青藏铁路未来是否会遭遇其他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