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被西方“主宰”,人文靠马克思“指路”,中华文明怎么了?( 二 )



那么人文方面呢?理由说出来让人唉声叹气:虽然中华文明将“人心”研究透彻 , 并且经过实践证明屡试不爽 , 但很可惜它有一重大缺陷:原地转圈 , 根本就没有发展基因 。
对于中华老祖宗而言:建立一种一成不变、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历代文人和统治者的唯一追求 , 所谓的“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就是这个道理 。 因此自春秋战国时期 , 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等级制度、形成包罗万象的礼仪规范亦或是法律法规成为了社会共识 。
因此 , 在孔子眼中 , 只要君王推行仁政 , 天下百姓就永远拥护君王 , 礼仪之邦的美好社会就可以维持一千年一万年;在韩非子眼中 , 只要君王将律法制定得够细 , 社会方方面面都能约束到 , 君王就能完美实行“以法治国” , 从而躺平无为而治;在秦始皇眼中 , 只要稳固了关中 , 就可以做到子孙万世为君;在朱元璋眼中 , 只要威胁子孙皇位的功臣杀得干干净净 , 朱氏子孙就能继承皇位一万年……

每个人眼中对于如何“治世”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 但目标都出奇得一致:安于现状 , 一万年不变 , 而且十分想当然 。 这种“坐井观天”式的文明虽然发展成熟 , 但缺少了发展的优良基因 , 注定只能发挥极为有限的作用 。
荷兰学者弗洛里斯·科恩在总结中华文明之时也点出了这一缺陷:中国自然认识的历史有其不间断的连续性 , 同样令人惊奇的是它长期不接果实 , 这种思想一直原地打转 , 并且困在这个圈子里面 , 可能这个圈子太大了 。
很显然 , 不是圈子太大了 , 反倒是太小了 , 小到只有一口井口那么大 , 或者说中华老祖宗不愿去看井口之外的广袤世界 , 只希望如同一只井底之蛙一样 , 迅速抓住这世界的边界 , 便蛰伏不动 , 步入“坐进观天”式的自我循环之中 。

综上 , 科技被西方“主宰” , 被迫西化;人文倚靠马克思“指路” , 中华文明怎么了?一是因为中华文明没有“物质”土壤 , 根本产生不了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科技 , 二是因为中华文明缺乏发展基因 , 故而满足于“坐井观天”式的轮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