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三娘在此
但凡是家里有个厨房的人 , 应该都听过张小泉的名字 。
【菜刀刺客张小泉翻车,国货正在排队塌房】菜刀这一在中国人厨房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厨具 , 百年来诞生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字号 , 在刀剪界有“南张北王”的说法一个是杭州的张小泉另一个是北京的王麻子 。
不过 , 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张小泉 , 却在最近翻车了 。
先是生产的刀具在拍蒜时断裂 , 张小泉的客服却回应说刀的设计导致菜刀不能拍蒜 。
但到这一步 , 张小泉的争议更多还是集中在对于单一产品质量的讨论上 。 真正把张小泉推上热搜的 , 是张小泉总经理的发言 。
根据媒体报道 , 张小泉总经理此前在一则视频中称 , 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中国人这种切菜方法 , 为什么米其林厨师切的肉片更薄 , 黄瓜片更透明 , 是因为前面有个支点 。 我们把刀前面的头斜过来 , 那不是设计感 , 那是消费者教育 。
“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方法是错的!”此言一被扒出 , 全网哗然 。
也不知道400年前的张小泉是不是会被气到活过来 , 反正作为全球公认的美食大国、却遭遇老字号掌门人用米其林来“教育”的消费者到这里才算是真正愤怒起来——
你可以看不起我穷 , 但不能看不起我做饭的能力 。
虽然后续夏乾良澄清该视频为历史视频 , 只是被人为刻意截取才会导致大家对此产生极大的误解 。 但显然为时已晚 , 一时间全网掀起一股抵制张小泉的风潮 。
如果说被迫成为雪糕刺客的国货代言人钟薛高多少还有点“飞来横祸”既视感 , 那么对于自己陷入人民群众汪洋大海的张小泉来说 , 几乎就可以算的上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了 。
01
老字号迷途
根据官网介绍 , 张小泉品牌始创于1628年(明崇祯元年) , 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 , 是消费者公认的中华老字号 。
在大明崇祯年间 , 匠人张小泉率子张近高来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 。 由于采用浙江龙泉好钢作原料 , 又经过精心制作 , 打出来的剪子锋快耐用 , 与众不同 。 后来的百年时间里 , “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 , 1915年还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 。
许多人应该都对这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有印象 , 如今毫无疑问的国货之光茅台 , 也在百年前获得过这个奖项 。
“老字号”给张小泉带来的红利 , 既包括人们消费情感的亲近感和文化认同 , 也见证了它历经长久的历史积淀与市场淘洗 。 但至为关键的是 。 老字号意味着用户信赖感——“四百年中华老字号”张小泉 , 其内涵是“张小泉的产品十分贴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 。 ”
但拍蒜失败 , 彻底揭开了张小泉老字号背后的伤疤 。
在国有企业时代 , 张小泉存在经营效率低下、亏损、产品老化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非张小泉一家 , 所有老字号都在所难免 。 这也是后来一批中华老字号开始公司化运作、资本化改制等改革启动的源头 。
2007年 , 民营资本富春控股入主张小泉集团(张小泉控股股东)后 , 通过引入均瑶集团等外部投资者、并购上海张小泉、张小泉文创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 , 既解决了张小泉商标纠纷、同业竞争等历史遗留问题 , 也充实了公司的资本实力 , 让公司有更多资源用于开发新的产品线 。
下一步怎么发展?学习全球刀具品牌的发展路径是最容易的 , 而这里面存在几个关键词:高端化价格、高强度刀身、高锐度刀锋 。 可并不是所有的老字号都能够成为茅台 。
从张小泉的业绩也能够看出这一选择在初期确实获得了成功——2018年到2020年 , 张小泉超过300元的产品占销售额的比重从5.53%增长至6.71% , 且产品毛利率始终稳定在40%以上 。
这个价格 , 称一声“菜刀刺客”也不为过 。 但高毛利的代价是 , 过于强调产品锋利、轻便 , 其代价就是损失韧性 , “拍一下蒜就断了”的结果也就成了必然 。
回到中国那句老话——过刚易折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02
国货的反噬
但显然作为老字号的张小泉 , 背叛的不仅仅是“过刚易折”的老话 , 还有对于国货的定位 。
推荐阅读
- 谁说多摄只能变焦?再测一台7年前的拍照手机
- 不小心红灯闯了一半,是开过去还是停在路中间?看看老司机怎么说
- 我瞒着老公和孩子,装了摄像头
- 突发:这个板块资金大量流入,明天还要继续大涨!进来吃大肉!
- 江苏泰州农民工高温讨薪:干了4个月只发8000元,高温津贴也不给
- 曝光:vivo X90mini配16G大运存,虽然尺寸小但性能不低
- 辽宁男子被天降啤酒瓶砸晕,把全楼82户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结果如何?
- 20+1TB!5000mAh+80W+3nm,尽显机皇实力
- ATM取一万吐出两万,取款人只拿一万,银行说:你为什么不多拿1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