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一惊!吃大闸蟹也会成瘾?螃蟹也分真假?帝王蟹是真螃蟹吗( 二 )
“真假”螃蟹那么大家知道螃蟹其实也是分真假的吗?其实 , 并不是所有名字中带“蟹”、长得像蟹的生物都是螃蟹 。
比如说卖得很贵的、以体格大而出名的帝王蟹 , 就不是真正的螃蟹 。 除了帝王蟹 , 寄居蟹、椰子蟹等生物都不属于螃蟹 , 而属于异尾
异尾下目和短尾下目都是十足目下面的一个生物分类 , 那么什么是十足目呢?
十足目动物是节肢动物软甲纲的一目 , 也是甲壳亚门中最大以及最高等的一目 , 包括各种虾类和蟹类 。
十足目动物因其有十条足而得名 , 科学家认为 ,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十足目动物很可能像现代的龙虾一样生活在海底 。 大约在2.6亿年前 , 十足目动物开始逐渐分化为异尾下目(假螃蟹)和短尾下目(真螃蟹) 。
最古老的异尾
“假螃蟹”通过一次次的进化以及筛选 , 也朝着近似螃蟹的形态发展——腹部变短 , 胸部变宽 , 这类现象也被科学家称为“蟹化” , 属于趋同进化的一种 。
“蟹化”这一概念于1916年由英国动物学家博达拉耶首次提出 , 是指物种腹部萎缩折叠、背甲横向拉伸并扁平
那么为什么异尾下目和短尾下目的动物在进化中都出现了“蟹化”现象呢?难道是螃蟹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殊的优势吗?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这样的结构比较容易保护自己 , 避免被天敌吃掉 。 腹部是甲壳类动物非常重要的身体部位 , 因为这些动物的肠道以及一部分性腺等重要器官都位于腹部内 , 十足目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的腹部 , 便将腹部折叠在胸甲之下 , 免受袭击 。
久而久之 , 它们的腹部会萎缩变短 , 这也是“蟹化”的重要特征 , 这样不仅能够保护自己 , 而且腹部更轻 , 活动所需的能量也更少 , 这样还降低了它们的基础代谢率 。 所以 , 十足类动物都选择了“蟹”这种具有优势的形态 , 逐渐进化 。
不过 , “蟹化”也不全都是优点 , 也有一部分的缺点 , 比如大部分“蟹化”的十足类动物都失去了游泳的能力 , 这是因为在折叠或者萎缩腹部的同时 , 它们也失去了用以游泳的尾扇 , 而且它们的身体也变得更加的扁平 , 这些改变都不利于游泳 。
总之和缺点比起来 , 还是优势更多 , 所以蟹形的身体结构便在进化中一直维持了下来 。
所以现在大家知道了 , 帝王蟹虽然长相威武 , 但是它们并不是真正的螃蟹 , 并且早在2亿年前就和螃蟹分家了 。
真正的螃蟹目前全世界约有4700个物种左右 , 它们的分布十分广泛 , 从海洋到淡水 , 甚至是在陆地上 , 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 它们大小不一 , 既有几毫米大的、爱寄居在各种海洋生物身上的豆蟹 , 还有蟹脚最长可以达到几米的亚洲蜘蛛蟹 。
这4700多个物种中 , 我国约有800种 , 可食用的除了上文提到的中华绒螯蟹(大闸蟹) , 还有梭子蟹、远海梭子蟹、拟穴青蟹等 。
大家看完这篇文章 , 是不是觉得涨了不少知识呢 , 原来吃过那么多的螃蟹也是有这么多学问在里面的 , 以后在吃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不是真螃蟹了 。
作者:乔木 校稿编辑:未央
参考资料:
1.岳双明.大自然热衷造“螃蟹”.[J
大自然探索2021(10):37-40.
2.魏水华邹恬怡.从古吃到今 , 螃蟹的魅力无人能敌.[J
中国食品2021(20):138-141.
推荐阅读
- 1947年,一干部找回女儿,吃饭时女儿藏馒头被发现:我想留给我爹
- 重庆女子离婚带娃投奔娘家,娘家人称不关他们事,网友:自讨苦吃
- 盗墓贼盗取30亿文物,将盗墓视作“赶集”,在山里吃烧烤庆祝被抓
- 广东小姐姐来重庆,吐槽网友请她吃稀饭,吃完:原谅我没见过世面
- 19岁华裔女生,意外发现细菌吃掉塑料,价值5000万元
- “吃鸡”动物主题新皮肤!继恐龙拽拽之后,还有猫、老鼠和兔子!
- 非洲“石油大亨”:每天产能200万桶,可人们依旧穷的吃树根
- 两女子景区仅穿胸衣吃水果,游客尴尬斜视
- 湖北一老人吃面每次都拿走一包纸,商家:拿就拿吧,那么大年纪了
- 野生菌别乱吃,不只会出现“小飞人”,昆明一女子吃后现诡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