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打卡挑战局#
生物学思维 , 就是用分析生物的方式来看待事物 。
第一 , 我们必须接受事物的关联性 。生物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关联性 , 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功能分区 , 彼此独立 , 但是关联起来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
好比说 , 「眼睛」是让我们看到东西 , 「手」我们可以来创作东西 。 如果我们是「盲人」 , 那么「手」的能动性就会差很多 。
这时候我们想倒一杯水 , 但由于我们没有「眼睛」这个事物 , 「倒水」这一件事情就会变得很艰难 , 必须得用手自己摸索桌上的东西 , 拿到杯子 , 拿到水壶 。
如果一不小心 , 还会烫伤自己 。
当然 , 如果换成我们没有「手」只有「眼睛」 , 「倒水」这件事几乎完不成 。
再细想一下 , 如果我们会「说话」 , 我可以向别人求助 , 同样也能完成这事 。
同理 , 在看待事物时 , 如果我们只关注其中某一因素 , 就很容易陷入「问题」难以解决的困境 。
事物间的关联性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 现实生活中问题存在复杂性 , 因而需要多种因素相结合 , 如果你无法解决 , 大概率是你还缺失了某种关键因素 。 找到它 , 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
这也让我想起了「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的解决问题方式 , 这个方式最大的弊端也是忽略了事物间的「关联性」 。
第二 , 我们必须接受变化 。「变化」是生物学中最为常见的特性 , 往往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 。
因为事物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并不明显 , 比如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 , 但只要你把时间拉长 , 这种「变化」就很容易区分出来 。
因而只要记住这一点:变化是存在的 , 不管多微小 , 只要持续下去 , 我们认为的「误差」就会演变为「错误」 。
「变化」这个特性暴露出我们常见的两种思维本能:1、习惯于过去的经验;2、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 。
第一种思维本能的底层逻辑是我们受益于既往的经验 , 同时 , 我们较少的直接经验让我们认定事物的发展存在规律 。
因而 , 大脑「择易而优」 , 做出了我们认为正确的判断 。
这就导致我们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 因为经验存在适用性 。
好比说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这句话你认同吗?
如果你用辩证的眼光来重新看待这一个问题 , 就会发现这事情并不一定 。
「酒香不怕巷子深」实质上是从商品的「稀缺性」来看待问题 , 而这句话是将「香认定为酒的品质」 , 认为「品质」才是产品的「稀缺性」 。
其实这种经验看法是没看到问题的本质 , 「品质」并不是产品的「稀缺性」 , 「垄断」才是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认为老家的东西才正宗 , 因为小地方选择少 , 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家店 。
试想一下 , 如果你觉得坪山那边的猪脚饭好吃 , 你会从关内跑到遥远的坪山吗?
这大概率会劝退很多人 。
第二种思维本能是指我们很容易以自身为「参照物」看待其它事物的发展 。
它的错误逻辑可以这样概括:站在月台上的一个人 , 恰好看到轨道上有两辆相向高速行驶的列车 , 此时会有三种有意思的说法 。
1、月台上的人认为列车A和列车B往两个相反的方向相互运动;
2、列车A上的人会认为列车B和月台上的人是朝同一方向运动的 , 且列车B的速度要比月台上的人要快;
3、列车A上的人会认为列车B是静止的 , 自己和月台上的人朝同一方向运动 , 且自己的速度要比月台上的人要快 。
显然 , 「参照物」不同 , 我们得出的看法也会跟着不一样 。
但我们如果就此得出一些仓促的结论 , 就可能要闹笑话了 。
比如说 , 我在高速行驶列车车厢的一头跳了起来 , 我落地时会不会就已经到了车厢的另一头?
再比如说刻舟求剑的典故 。
一个你认为打王者很菜的弱鸡 , 也有可能通过不断的练习 , 拿到「荣耀王者」 。
推荐阅读
- 动物刺客——小心地球上最致命的生物
- 科学家发现,蜜蜂飞行违背自然规律,理论上不可能飞起来
- ?被自己“杀”死的动物,躲过了天敌,却死在自己手里
- 损失4个亿!78亿只蜜蜂都去哪儿了?
- 一个特殊病例死后,大脑活动竟然还持续了10分钟的,是回光返照?
- 韩国78亿只蜜蜂离奇消失,预计损失高达4亿,蜜蜂为何成群消失?
- 草甘膦引发粮食危机?蜜蜂正加速走向灭绝,人类把自己赶尽杀绝?
- 大黄蜂战斗实力爆表,亚洲蜜蜂却不怕它,它有何绝招能抗击天敌?
- 太神奇了,两个濒危物种的不小心结合,竟造就了“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