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显示 , 部分雨燕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几乎没有停止飞行 。
在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这段时间里 , 有一只雨燕在2个月的时间里只休息了4个晚上 。
雨燕的休息时间水平基本在5分钟左右
到了第二年 , 这只雨燕几乎就没有再休息过 , 并且在同时期内只停留了两个小时 。
相比之下 , 其他雨燕的休息时间显得会更长更频繁一些 。
科学家怀疑这是因为雨燕在在每年的换羽期间没有完全更换掉翅膀和尾部的羽毛 。
而旧羽毛会影响它们保持在高空飞行的能力 。
类似的研究在瑞典也有开展 , 科学家同样也是想要了解雨燕们的生活状态 。
相关研究表明 , 在雨燕的迁徙以及冬季时期 , 它们几乎不休息 。
数据分析还显示 , 雨燕在夜间的飞行活动会比白天少 , 这或许是它们正在利用滑翔将飞行时间延长 。
普通雨燕的季节性飞行活动
成年雨燕会在冬季完成蜕皮 , 有时会返回繁殖区进行蜕皮 。
蜕皮对于雨燕来讲至关重要 。
因为这决定着它们是否能够在空气动力学上取得关键进步 , 如果蜕皮遭受影响 , 雨燕的飞行能力将会大打折扣 。
至于为什么雨燕处于一个长期飞行的状态也很简单 , 因为它们的腿太短了 。
要知道鸟类在起飞的时候 , 先要通过腿部进行跳跃动作 , 然后张开翅膀扑腾才能将脚部的动能传递至翅膀 , 以此帮助自己起飞 。
腿太短是个大问题
但雨燕的身体结构却很难让它们完成这一动作 , 由于翅膀太长 , 雨燕起飞十分困难 。
并且停下休息的雨燕也很容易成为其他大型猛禽或者动物的猎物 。
一旦遇见紧急的危险 , 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
所以雨燕干脆就不停下来了 , 要飞就飞一辈子 。
有人这时会问到 , 那它们想要繁衍后代怎么办?这总不能不停下来吧?
繁殖对于雨燕来讲确实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 但是破壳而出的雏鸟在它们1岁的时候就会完成配对 。
在巢穴繁殖后代的雨燕
运动不止 , 生命不止当雨燕生长4年后便会进入成熟阶段 , 这时雨燕就会考虑筑巢 。
雨燕在每年的春天会返回同一个地方筑巢 , 或者在同一个巢穴进行繁衍 , 它们也是终生结对成行的鸟类 。
和家燕类似 , 雨燕也会选择在屋檐下方进行筑巢 , 羽毛碎片、纸、稻草、干草什么的都可以用来筑巢 。
整个过程中雨燕也不会停下来休息 , 直到它们用唾液将整个巢穴完全建好 。
这时它们才会短暂地在巢穴里休息一下 。
还在巢穴中的小雨燕
通常来讲 , 进入繁殖期的雨燕每隔两三天便会产2~3枚蛋 , 孵化时间大概在19天左右 。
在这一时期 , 雨燕会一直守护巢穴 , 直到鸟蛋完全孵化 。
哺育时期的雨燕则会更加频繁地外出捕食 , 它们会捕食空中的小飞虫、苍蝇什么的 。
大概6周之后 , 小雨燕便会拥有飞行能力 , 自此雨燕经过繁殖期并开始迁徙 。
还未长大的小雨燕
进一步地分析指出 , 雨燕休息大多数时候是遇见了暴风雨天气 , 一般状态下它们是不会停止飞行的 。
数据记录显示 , 雨燕能够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进行飞行 。
它那优雅的流线型结构可以让自身在气流中滑行 , 最大程度上节省了能量消耗 。
由于长期处于飞行状态中 , 雨燕的吃喝拉撒睡都在空中完成 。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 科学家主要是从军舰鸟的生活习性上推导而来 。
对于军舰鸟来讲 , 它们也会在飞行的过程中睡着 , 但不是完全熟睡的状态 。
军舰鸟在飞行休息的过程中只会休息一侧的大脑 , 而另一侧将会保持在活动状态 。
因此它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醒来 , 也可以进行深度睡眠从而不会影响飞行能力 。
鸟类飞行睡眠时的脑电波图
这种行为在动物中相当少见 , 就哺乳动物来讲 , 只有海豚是唯一可以在海底边游边睡觉的动物 。
另外对于军舰鸟来讲 , 半休眠的大脑可以监测周围的环境 , 以此判别自身究竟是在滑行还是处于下降状态中 。
军舰鸟可以边睡边飞
而海燕同样也遵循这套行为机制 。
除此之外 , 海燕也会在睡觉前尽可能地向高处飞行 , 然后以较长时间的滑行状态来让自己进入睡眠 。
当然 , 以这种状态进入睡眠的时间并不会太长 , 通常只有几秒钟 。
但是对于它们而言已经足够了 。
推荐阅读
- 高温和潮湿天气为何难以忍耐?科学家做了实验,得出身体的极限!
- “万物皆可元宇宙”——中日元宇宙线上论坛会
- 一斤盐一斤水相溶,为何很难得到两斤盐水?爱因斯坦:质量即能量
- 婆罗洲发现了杂交神秘猴子,可以生育!科学家:人类或需要负责
- 山川延展着思绪,任心海里风吹麦浪…
- 在人类登月之前,已有地球生物到过月球?科学家:有真实例子
- 世界唯一绿种人,人口仅剩3000,不用吃饭靠晒太阳就能存活?
- 2个濒危物种的意外组合,竟造就出这个神奇的物种
- 臭氧老化试验箱之臭氧浓度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