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文旅规划谈No.2丨建设已满 运营未熟的文旅EPCO (1):风口上的EPCO,只是“看”上去很美?

旅行|文旅规划谈No.2丨建设已满 运营未熟的文旅EPCO (1):风口上的EPCO,只是“看”上去很美?

文章图片

旅行|文旅规划谈No.2丨建设已满 运营未熟的文旅EPCO (1):风口上的EPCO,只是“看”上去很美?

文章图片

旅行|文旅规划谈No.2丨建设已满 运营未熟的文旅EPCO (1):风口上的EPCO,只是“看”上去很美?

文章图片

旅行|文旅规划谈No.2丨建设已满 运营未熟的文旅EPCO (1):风口上的EPCO,只是“看”上去很美?


编者按
文旅高标准建设风头正劲 。

高质量发展下 , 大量非运营引导的建设型文旅项目 , 造成的项目结果是“看上去很美” 。 另一方面 , 各行各业涌入文旅行业 , 以传统单一思维模式照搬照抄其它行业经验 , 由于各环节供应商都对运营结果不承担直接责任 , 使得项目执行与产业发展背道而驰 。

如何以运营结果思维导向 , 借助科学模式 , 化解建设要求 , 转道运营思维 , 从而为产业的发展找到原则性依据?

小编将从本期开始 , 针对EPCO的传统理解 , 以及如何在文旅产业中正确布局EPCO , 以源头解剖、对比思维、如何实施等策略方式上给予系列分享 。

文章来源丨艾牧嘉禾运营前置规划事务所

图片来源丨网络、艾牧嘉禾
建议阅读时间:12分钟
01.文旅产业:看上去很美
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高频词:90年代 , 国内标准化旅游的初级概念 , “卫生餐厅”、“星级酒店”;2007年 , 中国第一批“5A”级景区 , 旅游产业迈入讲“标准和质量”的规划性阶段;2009年 , 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共同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 “诗和远方”从情怀走入产业;2011年之后 , “全域旅游”和“旅游+”等新型产业概念和发展模式相继应运而生 , 旅游业逐渐进入到了“大建设”时代;2018年4月8日 , 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合并挂牌标志着文旅元年的到来;此后 , 迈入精细化和集约化的文旅产业 , 由传统需求的“吃住行”衍生增加至“游娱购”一体化产业整合挑战 。

△ 供图丨艾牧嘉禾
纵观中国旅游、文化 , 到当下的文旅的发展 , 上承国家战略之期 , 下接人民美好生活之望 , 文旅产业正在成为撬动万亿级消费市场的新经济增长极 , 产业融合逐渐进入全面深入阶段 。
以大型文旅集团、地方平台公司、民营文旅集团、运营型文旅企业和产业资本为代表的产业参与者 , 使得文旅产业的多元产品类别逐步细分 , 产业体量也从传统景区 , 逐步关联到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新基建等非传统文旅产业领域 。
02.不断建设VS终极运营业主何去何从?
文旅产业如火如荼推进发展的同时 , 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也不断刷新着记录 。 建设能力领先全球 , 速度之快世界罕有 , 成熟且突出的建设能力 , 客观上也造成“大建设思维”扑向文旅行业 , 并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占据产业压倒性的思维引导 。
然而 , 文旅产业的建设必须与终极运营的结果相吻合 , 必须以文旅项目的长效运营结果作为判定建设期投入是否成功的重要(唯一)鉴定标准 。 当“建设思维”盘踞文旅产业发展的思维上风口时 , 项目立意会忽略实际的运营需求 , 因此循环下 , 不断的建设与终极的运营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
★文旅的价值是建设出来的还是运营出来的?
近期的“营地热”或许透露出一些信息 。 如何用文化思维 , 帮助传统景区和已投入运营资产的文旅项目进行产业提升和整体化打造 , 成为了当下最热门也是最激烈的一个话题 。 从“大建设”、“大融合”甚至到未来的“大更新” , 文旅资产或多或少 , 都会涉及硬件层面的建设和提升需求 。 随着产业精细度要求的不断上升 , 曾经用于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和地标型房地产项目的EPC模式 , 也逐步被各种参与者带入到文旅产业中来 。 一方面 , EPC模式的实施与执行效率 , 的确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让业主方省心 , 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旅长效发展的运营需求;另一方面 , “大建设”时期依靠EPC模式快速堆积起来的硬件 , 不断给传统景区和新建目的地的业主持续带来经营困扰 。 这种“建设先行、运营后置”的模式思维下 , 不可预估的项目未来为投资方预埋了必然存在的运营整改和投资退出等隐患 。

△ 供图丨艾牧嘉禾
此类“大建设”时期传统建设思维导致的各类资产积压问题 , 也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 参与文旅资产投运营的各类产业参与方必须意识到 , 文旅资产不是“建完就卖”的快销型房地产产品 , 文旅产业也不能一味追求“短平快”效率 , 在初期就以数据作为有效引导、结果作为有效依据来布局 , 是保障文旅项目的必然的产业经营性思维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