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 记者 张力
7月21日 ,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 , 全球疫情出现反弹 , 暑期国内人员流动性增加 , 各地发生本土疫情的风险有所增加 , 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
7月以来 , 多个旅游城市陆续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 , 还有多地报告的疫情与自驾游相关 。 疫情面前 , 暑期还能出游吗?旅游城市如何做好防疫?游客又该怎样做好防护?
多个旅游城市发现新冠感染者
7月以来 , 北海、海口、成都、长沙、甘南等多个旅游城市陆续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 。
此外 , 多地报告的疫情与自驾游相关 。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 , 7月以来多地发生自驾游引起的疫情外溢 , 已涉及多省市 。
资料配图
7月6日 ,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在核酸检测愿检尽检中发现1例核酸阳性 。 流调显示该阳性病例7月4日从上海自驾抵达马尾区入住三江国际大酒店 。
【涠洲岛|多地报告疫情与自驾游关联,暑期还能出游吗?重要提醒——】7月9日 , 广东省广州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 , 7月8日0时至9日8时 , 广州市新增6例新冠病毒本土阳性感染者 , 其中5人互为亲属关系 , 包括两对夫妻 。 他们于6月20日起结伴到外地市自驾游 , 7月5日晚返穗 , 另一名感染者为其中两人的同楼层邻居 。 6例新增感染者为同一传播链 , 经专家研判为自驾游外地市感染输入聚集性疫情 。
另据海口发布7月9日消息 , 7月9日海南省海口市发现4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 , 为广州市7月8日报告的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的密切接触者 。
在7月16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 , 通报称上海社会面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 流调显示 , 该感染者近14天内有多次外地出差史 , 曾多次自驾往返外省市 。
暑假正值旅游旺季 ,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 让有回暖迹象的旅游业迅速降温 。
受疫情影响多地景区暂停开放
6月以来 , 行程卡“摘星”、第九版防控方案和跨省游的恢复 , 让不少家庭把暑期出行计划都提上日程 。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 , 截至6月28日 , 预订7月1日至8月31日的跨省游订单环比上月增长近200% 。 然而 , 随着病毒的变异与疫情的不断散发 , 部分景区受疫情影响暂停对外开放 , 让不少人原本计划的旅游团延期 , 自驾游泡汤 。
7月14日 , 广西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已暂停接待游客上岛 , 17日 , 涠洲岛管控进一步升级 , 暂停所有人员进出涠洲岛旅游区 。
除北海外 , 多地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受疫情影响暂停营业 。
成都室内娱乐场所和各类公共文体活动场所暂停营业 , 部分旅游景区也临时关闭 。
珠海市此前发布通告 , 15日起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香洲区、高新区、鹤洲新区内的A级旅游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暂停营业 。
暑期还能出游吗?
应如何做好防护?
早在去年 , “旅行团传播链”引发的疫情传播曾引发广泛关注 。 暑假来临 , 热门旅游城市也纷纷出现疫情传播 , 旅游城市防疫的难点在哪?
据澎湃新闻报道 ,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分析 , 对于存在国际航班的航空口岸旅游城市 , 如深圳、厦门、成都等等 , 主要需要警惕存在外防输入的风险 。 而相比航空口岸 , 西南、西北和东北“三边”地区的陆路口岸更加需要重视 , 既要外防输入 , 也要防止疫情对附近城市扩散和外溢 , 对输出地区的防疫带来一些影响 。
此外 , 旅游景区人员复杂 , 流动性大 , 聚集性强 , 疫情防控难度较大 。
那么暑期出游应如何做好防护呢?
北京市卫健委7月19日发布提醒 , 暑假期间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报告确诊病例地区旅行或出差 , 外出游玩时要关注目的地防疫政策 , 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乘坐飞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时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 配合测温扫码、查验核酸证明等各项防控措施;入住宾馆和酒店后要注意开窗通风;在车站、景区景点等场所排队等候时 , 注意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 不在人多拥挤的密闭场所久留 。
外出归来后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 , 做好健康监测 , 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 , 不带病上班 , 不参加社会活动 , 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打网约车等 , 戴好口罩 , 及早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按规定就医 , 配合开展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 , 向医生告知活动史、接触史及身体异常情况 , 不自行购药、服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