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材料上升到经验,就必须借助知性图型而被知性范畴所规定


感性材料上升到经验,就必须借助知性图型而被知性范畴所规定


文章图片


感性材料上升到经验,就必须借助知性图型而被知性范畴所规定


文章图片


感性材料上升到经验,就必须借助知性图型而被知性范畴所规定


文章图片


因果性图型规定着实在之物的变化 , 总是按照因果性范畴所规定的次序发生的时间图型 , 这一图型在已经存在的实在之物 , 只要被设定总有另外的东西接踵而来 。

先验图型是先验想象力的产物 , 它作为第三者联结着知性概念与直观中的杂多 。 因果性图型的本质 , 就是在直观中的杂多表象的先天时间秩序的规定性 , 因而在对实体变化的感知上 , 我们并不是任意且无规律的 , 而是以确定的顺序被前后联结 , 进而被我们经验到 。
因果性图型是对象得以被经验到的先天时间规定 , 但什么又在规定因果性图型?康德指出图型是先验想象力的产物 , 尽管它有着不依赖于经验的明证性 , 但它本身还是要受到知性范畴的固定 。

康德表示 , “一种先验的时间规定 , 就它是普遍的并建立在某种先天规则之上而言 , 是与范畴同质的 。 ”这表明因果性图型 , 是在范畴的统一性对现象进行规定的 。
虽然单纯的因果性范畴无法规定现象的杂多 , 因为它们并不同质 , 但因果性范畴的作用 , 在于使得现象的发生次序成为我直接的次序 , 在这一意义上 , 是因果性范畴规定着现象界中实体变化的发生次序 , 并使这次序成为我们的经验 , 因而更具有奠基意义 。
纯粹范畴是判断各种形式的概念的范畴 , 因而其本身是“空洞的” , 它表示着思维的空洞形式和判断形式 , 仅仅通过这些形式 , 还并不足以得出任何关于对象的现象 , 它必须通过图型这一第三者与感性质料相联结 , 并给予这些质料以确定的形式 。

因果性范畴的图型化是康德的必然选择 , 只有通过知性图型的联结 , 因果性范畴才首次与直观中的感性质料相遇 , 并给予这些质料以一种确定的次序 。 正是由于因果性范畴对这些质料的规定 , 它们才是首次被我以经验的方式把握到 。
这种包含着确定秩序的知觉序列 , 已经不同于经验主义的经验 , 这一被给予的经验是已经被知性范畴所规定过的经验 , 而经验主义的经验 , 则是指我们直接由感官所接纳到的一切 , 关于对象的感知 。
经验主义的经验完全不同于康德所指的经验 , 经验主义的经验在康德这里只能等同于感性直观 , 虽然它在时空被感觉到 , 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杂乱无章且没有意义的 。 康德所指涉的经验 , 是已经被先天知性范畴加工过的 , 已经给予我们的现象 , 我们在现象界中运用先天概念为知识立法 , 从而保证知识的有效性与必然性 。

这些感性材料上升到经验 , 就必须借助于知性图型而被知性范畴所规定 , 因为感性直观的杂多与先天知性概念并不同质 。
这种不同质是感性材料与知性范畴的来源不同所导致的 , 感性直观是感性杂多在先天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的整理后 , 所得到的将要被认识的内容 , 这些内容将先验统觉的本源性的综合统一能力下 , 被统摄起来而置于“我思”的领域 。
“我思”具有一切给予我的表象 , 因此完全可以对这些感性直观进行范畴规定 , 但来自于先天认识能力的知性范畴 , 直接规定感性直观不仅显得突兀而且不合逻辑 。 康德提出 , 将知性范畴图型化 , 即缔造一个既与范畴同质又与现象同质的第三者 。

图型的来源是先验想象力 , 其来源与知性范畴均来自于先验自我 , 因而同质;同时 , 知性图型是诸种现象的先天时间规定 , 由于在现象中包含着先天直观形式——时间这一因素 , 因而知性图型又与现象同质 。 这样就使得认识的先天形式作用于后天的感性质料 , 从而形成一个先天综合判断 , 有效且必然地扩展了我们的知识 。
因果性图型规定着在实体中的诸种形式的变化 , 在时间上具有确定的相继性 , 即实体的变化 , 总是按照因果律的时间相继的规则而发生 , 并且先发生的变化是后发生的变化的原因 。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因果性范畴所给出的规则——一切变化都按照因果连结的规律而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