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同颜色的雪是如何产生的?藻类植物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的生物之一 , 它们属于原生生物中的真核生物类 , 可以说是地球上非常原始、存在时间最长的物种了 , 大部分为水生 , 常见的有绿藻、褐藻、丝藻等 。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生活在陆地上 , 比如雪藻 。 无论哪种藻类 , 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 由于藻类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 它们也成为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 对维持地球碳氧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在进行光合作用时 , 除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释放出去外 , 藻类在体内还能够合成类胡萝卜素物质 , 由于类胡萝卜素物质中含有色素 , 当在不同强度的太阳照射条件下 , 会呈现绿色、褐色、红色、黄色等颜色 。
对于陆生藻类来说 , 它们通常生活在温度较低的区域 , 当种群数量不多、环境温度较低时 , 一般从外界看不出明显的颜色 , 假如温度在短时间内上升幅度很大 , 藻类种群的生长繁殖速率就会明显加快 , 从而会迅速蔓延 , 从而使地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 因此 , 在某些冰雪覆盖面积较大、常年温度较低的地方 , 比如高山冰川、两极区域 , 有时候会看到因藻类爆发而呈现出的不同颜色的雪 。
阿尔卑斯山的“粉雪”长久以来 , 阿尔卑斯山区域年均温度都比较低 , 特别是除夏季之外 , 这里更有利于冰雪的富集 , 再加上其优美的自然环境 , 成为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 。
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分析 , 在阿尔卑斯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区域 , 冰雪里存在着一种叫做雪衣藻的藻类 , 它们的耐寒性非常强 , 零下30多摄氏度对于它们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 只是温度更低时 , 处于生长繁殖放缓甚至休眠的状态 , 种群数量较低 , 即使呈现的是粉红色 , 但由于规模很小 , 形成不了明显的视觉效应 , 所以一直不被人们所发现 。
从历史上看 , 雪衣藻一开始的生存区域仅限于寒冷的两极以及格陵兰岛附近 。 随着近十几年来 , 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 , 两极和格陵兰岛的大量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 一方面为雪衣藻的生长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光照、水和空气条件 。
另一方面 ,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 排放到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越来越多 , 这些污染物质随着大气环流越来越多的扩散到两极和格陵兰岛附近区域 , 为藻类有提供了丰富的无机盐等营养元素 , 于是雪衣藻生长繁殖速度得到了巨大提升 , 生存区域逐渐向外蔓延 , 到今年扩散到了阿尔卑斯山的普雷塞纳冰川区域 。
科学家为何担忧?虽然雪衣藻本身对人类并无害处 , 但它们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 它们出现区域的扩大 , 说明适合生长繁殖的条件越来越“宽松” , 从侧面印证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 , 也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结果 。 和南极这两年连续出现的“西瓜雪”一起 , 都无疑是对人类的一种警示 。
其实 , 更让科学家担忧的地方是 , 无论是阿尔卑斯山的雪衣藻 , 还是南极洲的极地雪藻 , 当它们种群数量变得非常庞大 , 将白色的雪变为深颜色的雪之后 ,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明显下降 , 意味着吸收热量的能力增强 。 据研究 , 由于这些陆生藻类的大量繁殖 , 会使冰川反射太阳辐射的效率降低20%左右 , 这无疑会大大加快冰川融化的速度 。
推荐阅读
- “斯基”成无脊椎动物,科学家奇葩命名,俄嘲讽值拉满:很合适
- 爱因斯坦是罗斯威尔事件见证者?
- 神奇的罗布泊传言
- 史前人类遗留下的“高科技”,说明人类已经毁灭过数次了吗?
- 掏肛大白鲨,围捕蓝鲸,看到体型小的领航鲸,虎鲸为何要逃跑?
- 令世界心碎:被囚禁42年,5次丧子,痛苦的虎鲸开始自残
- 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会不会改变青藏高原的气候?科学家告诉你
- 科学家发现一些生物的老化规律和人类差异很大 可以达到非常缓慢的状态甚至零衰老
- 135亿年前的景象:韦布望远镜几乎已经看到了时空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