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离奇杀妻案凶嫌的犯罪人格


杭州离奇杀妻案凶嫌的犯罪人格


文章图片


杭州离奇杀妻案凶嫌的犯罪人格


文章图片


杭州离奇杀妻案凶嫌的犯罪人格



2020年 , 杭州杀妻案告破 , 离奇的杀人情节迅速引爆了舆论 。 受害人丈夫 , 凶嫌许国利在案发前曾一脸无辜地以受害人家属面目接受媒体采访 , 侃侃而谈 , 神情自若 , 若非杭州警方不惮辛劳 , 抓住微小线索抽丝剥茧并最终案破 , 这起杀妻案很可能就以失踪悬案而长期无解 。
从犯罪学的角度 , “杀妻”、“杀夫”恐怕是凶杀案里最常见的犯罪类型之一二 。 用“杀妻”或“杀夫”作为检索词 , 在百度百科中可以分别检索出35700000和7360000个相关结果 。 去年新西兰媒体Stuff公布的《新西兰凶杀案报告》中 , 近三分之一(32%)为亲密伴侣间凶杀案;2016年中国广州中院的一份统计数据 , 2001年至2016年间的故意杀人罪案判决中 , 有28.7%的案件中的受害人与凶手为亲密伴侣关系 。 甚至 , 就在许国利案被讨论得沸沸扬扬的同时 , 四川安岳警方今天(7月27日)又曝出另一起杀妻案 , 凶嫌也是先报妻子失踪 , 案破后才发现是杀妻案 。

在杭州杀妻案告破前一个多月 , 另一起曾引起舆论大噪的杀妻案犯罪人被执行死刑——2017年告破的上海杀妻藏尸案犯罪人朱晓华于2020年6月4日被依法执行死刑 。 许国利案与朱晓华案有许多相似之处 , 都是事先有预谋;都是冷血杀妻并伪装无辜;都是杀妻后并无逃离而是若无其事直至案发 。 两起案件的分别只是许国利案杀人者杀人分尸毁迹 , 朱晓华案杀人者杀人藏尸 。
之所以亲密伴侣之间会成为凶杀案的高发 , 最亲密的枕边人沦为最残忍的夺命人 ,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并不难解释 。 亲密伴侣是人类个体之间互动最为频繁 , 也是利益纠葛最为紧密的人际关系 , 无论是激情杀人、情杀、仇杀 , 谋财、泄愤 , 都大概率充斥着足够的冲突导火索 , 也更可能有着充分的凶杀动机 。 特别是婚姻关系 , 相比于感情基础 , 婚姻缔结的促成因素原本就是以经济基础和利益算计为更多考量 , 特别是在法律又以尽可能维护婚姻关系为优先的法律语境下 , 婚姻内的互杀也就不难理解 。
抛开普遍意义上“枕边人”凶杀的犯罪心理分析 , 有太多类似的描述、调查、分析和解释 , 下面仅仅从特异性的许国利杀妻案中来分析背后的犯罪人格 。
相比于其他的“枕边人”凶杀案 , 许国利案令人咂舌的特异性有两点:一是离奇的分尸灭迹过程 , 二是案破前他的镇定自若 。
【杭州离奇杀妻案凶嫌的犯罪人格】限于警方报道的局限 , 我们很难揣测许国利是如何分尸灭迹的 。 在杭州市区内居住密集的住宅小区的房屋内 , 在11岁的女儿就在隔壁的情况下 , 凶嫌如何在逼仄的空间和时间把一具尸体一点点分尸毁灭掉 。 特别是 , 警方在接案后曾经对案发的房屋做了仔细的搜索和检查 , 没有发现明显的凶杀线索 , 只是根据小区监控没有发现受害人离开的迹象 , 所以对全小区每一户都做排查 , 对小区化粪池做了一点一点的过滤 , 直到找到其中的人体组织 , 才锁定证据 , 案破 。
不难推测 , 凶嫌许国利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 , 要把整具尸体迅速分解、消灭 , 这需要相当冷静、理性的心理素质 。 更令人齿冷的是 , 他做完这一切还能镇定自若地接受媒体采访 , 积极地配合警方问询调查 。 如果不是杭州警方不惮辛烦 , 以极大的耐心对整个小区用梳子梳 , 篦子篦 , 从38车化粪池污秽物中逐一进行冲洗、筛查和提取检测 , 直到找到受害人的人体组织 , 离奇的杀妻案很可能就只是一起失踪悬案 。

2020年 , 从媒体报道的相关凶嫌及受害人背景材料中 , 可以发现其中一些端倪 。 凶嫌许国利与受害人均为二婚 , 共同育有11岁女儿 。 也就是说 , 他们的婚姻维系了10多年 。 对受害人前夫的采访中可以获悉 , 受害人来某在前一桩婚姻尚未结束时就与凶嫌在交往 , 并因此千方百计设法逼前夫与她离婚 。 也就是说 , 二人的婚姻是有感情基础的 。 他的弟媳在受访时认为哥嫂一家关系是很好的 , 没有闹过什么矛盾 。 他的乡邻们也表示 , “(许和来)夫妻二人的感情看起来很不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