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收费不透明、标准不统一,媒体:勿让钱景毁了露营经济未来

森林公园|收费不透明、标准不统一,媒体:勿让钱景毁了露营经济未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
【森林公园|收费不透明、标准不统一,媒体:勿让钱景毁了露营经济未来】
随着“露营热”悄然出圈 , 露营经济强势崛起 。 然而 , 高低不一的收费标准及参差不齐的设施、服务水平 , 让不少游客对露营产生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 当“诗意”体验需要高额付费 , 游客还买账吗?风头正盛的露营经济 , 如何才能行稳致远?因为满足了迭代升级的多重旅游消费需求 , 露营的走红自在情理中 。 一方面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公众不便远游时 , 一些城市周边的营地也就成了理想选择 。 另一方面 , 露营既可体验远离喧嚣、拥抱自然的“诗意” , 又可避免人流在室内扎堆聚集的疫情交叉感染 , 保障了出游安全 。 此外 , 举家出游、共享亲子之乐、把酒言欢等老少皆宜的新鲜玩法 , 更是让露营想不走红都难 , 露营经济可谓“前景”广阔 。 不过 , 露营经济在强势崛起中 , “成长中的烦恼”也如影随形 。 这其中 , 收费不透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最令消费者纠结 。 据报道 , 在多地热门收费露营地 , 人均消费一般在三五百元左右 , 价格往往偏高 。 同时 , 一些露营地故意在收费方面玩文字游戏 , 往往打着“露营活动”的旗号 , 不对票价包含的项目予以详细说明 , 以致游客购买了所谓的优惠票后 , 才发现还有众多的收费项目需要再“掏腰包” 。 如此既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 影响了消费信心 , 也妨碍了露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 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 平心而论 , 露营地在经营初期 , 客观存在营地投资、运营成本较高等无法降低成本的刚性因素 , 经营者往往是“赔本赚吆喝” , 适当提高收费标准情有可原 。 相对于普通景区 , 露营地提供的服务具有个性化 , 其收费标准高于普通景区 , 也属正常 。 然而 , 露营地经营者必须明白 , 偏高且不透明的收费标准是一把“双刃剑” , 在提高自身营收的同时 , 完全有可能招致消费者的“用脚投票” 。 毕竟 , 消费者选择露营 , 看中的是其背后蕴藏的“诗意”旅游感 , 经营者只有在收费方面多一份诚意 , 才能真正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 , 实现消费者乐意消费和确保自己增收的“双赢” 。 任何一种新生市场业态 , 当其处于快速发展初期 , 都可能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形 。 露营地经营中出现的收费不透明、标准不统一且普遍偏高 , 是露营经济发展初期缺乏规范性约束的一个缩影 。 对此 , 相关监管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 , 秉承审慎包容和适当干预的监管原则 , 加强对露营经济市场新业态的关注和研究 , 结合实际制定出完善的露营经济市场监管规则 , 引导露营经济规范化地行稳致远 。 露营经济“钱景”广阔 , 但也要严防其只顾“钱景”毁了未来 。 在这方面 , 一些地方政府进行了积极探索 , 如除全程参与露营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及前期运营 , 将露营基地“扶上马”后 , 还坚持在运营中“拉一把” , 逐步完善包括收费在内的露营地运营监管制度 , 促进露营经济可持续发展 。 各地应当以这些好的经验做法为借鉴 , 制定出适合本地露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监管制度体系 。 总之 , 露营经济要行稳致远 , 既要借助市场需求的“势” , 更要依靠加强监管的“力” , 二者缺一不可 。 鉴于一些露营地收费不透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已成为露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掣肘 , 唯有从消费者视角为露营地扎紧收费的“规范帐篷” , 才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 精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 推动露营经济觅得更多发展新生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