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黔南日报》整版聚焦州文旅局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发展

荷花|《黔南日报》整版聚焦州文旅局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发展

文章图片



黔南日报
7月24日 , 《黔南日报》整版报道州文旅局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发展工作 , 刊发《一城山水万般美 绿水青山带笑颜》这篇文章 。 重点报道贵州省黔南州根据旅游新需求 , 以“夜间经济、跨界融合及生态旅游”三种创新发展模式 , 推动黔南州旅游业持续回暖 。

原文如下:
一城山水万般美
绿水青山带笑颜
华灯初上 , 剑江河畔夜未央 。 泱泱河水 , 斑斓光带 , 记录着黔之南别样的繁华 , 诉说着城市的温暖与活力 。

近年来 , 我州把文旅高质量发展、疫情常态化防控、服务人民群众统筹起来抓 , 适应市场变化 , 创新发展模式 , 推动旅游业持续回暖 , 努力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 呈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并收的良好态势 。

据统计 , 今年上半年 , 全州接待过夜游客378.69万人次 , 同比增长9.6% 。
1
流光溢彩黔南夜美

黄昏的“都匀市东方记忆” , 笼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 在园区内 , 游人们重温“三线”建设的历史画卷 , 赏夜景、听夜曲 , 落座释放味蕾 , 每每夜幕降临 , 灯光璀璨、游人如织 , 正是这座透露着后工业时代气息的城市客厅“苏醒”之时 。
来自贵阳的“00后”女孩陈小在人群中举着自拍杆 , 一边走 , 一边录着短视频 , 满脸喜悦 。 “我要把在都匀的旅行经历分享给更多粉丝 。 ”陈小说 。
“都匀市东方记忆” , 是黔南、都匀重点打造的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之一 。 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被激活 , “夜经济”成为高频热词 。 抓住机遇 , 我州不断丰富城市夜游、夜宴、夜演、夜购、夜娱、夜宿“六夜”业态 , 在“夜经济”上做足文章 。
夏日夜幕 , 在荔波古镇 , 敬酒歌、舞狮表演、角鼓舞等精彩活动 , 拉开了黔南州“好花红”文化体验行“流光溢彩·荔波夜”活动的帷幕;都匀市秦汉影视城内 , 鬼屋体验室频频传出游客的尖叫声 , 炒热了夜经济;“夜游三都·水韵咕噜”以活动引流、以文化引爆 , 吸引各地游客到三都打卡体验 , 仅首演当晚 , 咕噜景区成功引流6000余人 。
立足更好塑造“流光溢彩夜贵州”文化旅游品牌 , 我州提出了系列目标:到2025年 , 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5个省级、10个州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国家级、5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国家级、5个省级旅游美食街区;建成1个以上省级、3个以上州级“流光溢彩夜贵州”示范项目 。
围绕这一目标 , 我州根据当前旅游新需求 , 加大力度推进夜间经济发展 , 持续推动重点商圈、特色商业步行街建设 , 打造夜间文化旅游商贸品牌 , 科学布局夜间经济集聚区 , 推出文化夜间文旅消费特色项目 , 建设夜间文旅消费特色集聚区 , 培养夜间经济市场主体 , 促进文化和旅游产品消费提质、服务提升 , 不断繁荣活跃夜间消费市场 。
2

跨界融合“点亮”旅游

6月25日至26日 , “绿博黔南·康养之州”2022中国·黔南体育旅游欢乐季系列赛(夏篇)之贵州·黔南铁人三项赛在都匀绿博园举行 。
首场“铁人”赛事成功举办 , 是我州体育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 上半年 , 全州共举办各类体育旅游赛事63项 , 赛事规模近6万人 , 实现引流游客200万人次以上 。
不仅体旅融合 , 我州深挖文化积淀 , 溯源文化渊源 , 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史、名人、传说、民俗等方面亮点 , 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 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 让游客能够同时拥抱“诗和远方” 。
今年 , 推出的“好花红”文化体验行系列活动 , 沿着荔波、平塘、独山、惠水、罗甸5城的黄金线路 , 推出“洞听·黔南”洞穴音乐节、全省始发探洞交流赛、洞穴摄影比赛等活动 , 一路感受非遗文化、民族风情与自然之美 , 游客们沉浸其中 , 纷纷对这样容易记住、有内涵的特色旅游方式称赞不已 。 系列文化体验活动 , 轮番炒热了黔南旅游 。
今年6月 , 我州“中国天眼”、荔波洪江村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研学旅行重点线路 。
作为行走在路上的新课堂 , “以研促学、知行合一”的研学旅行近年来方兴未艾 。 结合需求变化趋势 , 我州快速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 , 推出“天文科普+桥梁研学”“红色旅游+水书非遗”“小七孔+艺术研学”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 上半年以来 , 全州共接待研学旅行团队500余批次 , 参加研学人员达11.2万人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