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千里看望生病同学”视频走红背后:八零年代的“尖子班”,忘不了( 二 )


这次前往江阴 , 覃浩堂弟覃本友也跟着一起过去了 。 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 每次回宣汉老家 , 哥哥覃浩都会跟同学们聚会 。 他们这帮同学感情特别好 , 特别真挚 。
上世纪80年代的“尖子班”
“4班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力量 , 4班已经深深根植在每个同学内心 , 4班永远把游子紧紧团结在一起 , 战斗在一起 , 呵护在一起 。 ”
2017年 , 南坝中学初87级4班“30年同学聚会”之后 , 做了一本纪念册 , 前言是覃浩写的 。
南坝中学位于宣汉县南坝镇 。 这个地处大巴山里的学校 , 有着近百年的历史 。 1984年秋 , 学校在宣汉“上五区”选拔一拨学生组建“尖子班” , 这就是他们所在的初87级4班 。
班主任李本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 当年县级行政区划下设有区 , 区下面再设乡镇 。 宣汉县共有11个区 , “上五区”是指宣汉县辖内前河上游的5个区 , 占宣汉县大部分的面积 , 也是宣汉最偏远的地区 。
班上一开始招了50多个学生 , 后来陆续扩招 , 最多时一度达到80多人 。 3年时间 , 进进出出 , 班上总共有90多个学生 。 已经72岁的李本华对这个班印象深刻 , 这是南坝中学当年的一次改革尝试 , 从半个宣汉选拔优质生源 , 后来因其他区的学校强烈反对 , 学校组建“尖子班”也仅此一届 。

南坝中学初87级4班毕业照 。
与其他初中年级的班不一样 , 这个班的学生来自更远的地方 , 所以大部分学生都需要住校 。 那时交通不便 , 十二三岁的孩子卷着被子、背着粮食来到学校 , 往往要一个月、一学期才能回家一次 。
学校把这群孩子交到李本华手里 , 他觉得责任重大 。 除了教学 , 他还必须教这些孩子洗脸、折被子、洗衣服……他专门制定了班规 , 组建互助小组 , 让年纪大点的孩子照顾年纪小的孩子 , 在食堂帮忙打饭 , 在寝室帮忙盖被子……
学校经常缺水 , 洗衣服、洗脸要到一公里外的前河去 。 有的同学好几天都不洗脸、不洗脚 , 李本华让同学们互相监督 , 也让个子大的同学帮忙打水 。 李本华说 , 根据这个班的特殊情况 , 他摸索出一套管理方式 , 强调团结互助 , 让这些孩子自立、自信、自强 。 他后来在宣汉很多学校巡回演讲 , 专门介绍了这个班级的管理经验 。
南坝中学有初中和高中 , 初87级4班是学校公认的“尖子班” , 学生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 老师是最骨干的老师 。
彭咏梅记得 , 那时候老师对学生特别好 , “把我们当自家孩子一样 。 ”但在学习上 , 老师要求也特别严格 , 每天吃了晚饭 , 别的班的学生还在操场玩 , 4班就被要求到教室自习 。
有一次彭咏梅没考好 , 李本华拍着教尺责备 , “你还是尖子班的 , 你这个成绩 , 只能证明你的尖子都被磨平了……”彭咏梅说 , 她至今清楚地记得老师说过的这句话 , 4班的学生 , 从一走进学校 , 就被灌输将来是要考大学的 , 是要走出大山的 。
李本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 这个班绝大部分学生 , 确实通过读书走出了大山 。 班上后来考上大学的有30多个 , 考上中专、中师的有10多个 , 还有一部分读完高中 , 通过招考参加了工作 。 还有一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 , 读了两个博士……
有一种魂在里面
2016年春节前夕 , 王赤道跟班主任李本华和部分同学聚会时聊起 , 要把“初87级4班”的同学聚起来 , 拉在一个群里 。 两个月后 , 这个微信群就有了80多个人 , 但也有几个同学至今都没联系上 。
然后 , 就有了“一正两副三跑腿”的“群委会” 。
很多同学说 , 这个班能重新聚起来 , 全靠“群委会”几个热心的同学 。 读书那会儿 , 这几个同学不是班干部 , 在班上也“毫不起眼” 。
赵昌奉在班上只读了初三 , 但他对初87级4班的感情特别深 , “有一种魂在里面 。 ”赵昌奉觉得 , 这是一段珍贵的同学情 , 更是自己珍视的成长记忆 。 他笑称 , 自己一直觊觎着王赤道的群主位置 , “只要他一懈怠 , 我就要取而代之 。 ”
王赤道说 , 他们这拨同学都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出生的 。 年轻时大家各自打拼 , 到了这个年纪 , 才有精力和时间重新聚在一起 , 来回望这段年少时的成长经历 。
【“驱车千里看望生病同学”视频走红背后:八零年代的“尖子班”,忘不了】彭咏梅有很多同学群 , 但“初87级4班”是最活跃、也是最团结的群 。 毕业后她走上了教师岗位 , 如今在宣汉中学教书 。 有同学突然把她拉到群里时 , 她有一种找到了根的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