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越来越迷恋成为蝼蚁?( 二 )


他们是BDOer , 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 。
BDOer是个新鲜词 , 但BDO体验并不罕见 。
如果你曾经被旷野上的风力发电机组吸引目光 , 或者在废弃工厂的巨大锅炉下感受过苍凉 , 那么你也有过与巨物神交的时光 。
BDO , Big Dumb Object的缩写 , 也就是巨大沉默物体 。 定义诞生于1993年的《科幻百科全书》 , 是作者澳大利亚学者Peter Nicholls开玩笑式提出的词条 。
按照词条 , 严格来说 , BDO应该是一种巨大的造物 , 它看起来是非自然产物 , 但不是由人类制造 , 而且始终沉默 。
比如《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色石碑 。
“四边方正锐利 , 表面没有任何纹路 , 根本无法分辨其成分到底是石头、金属、塑料 , 还是人类上一无所知的什么东西 。 ”
经过最认真的检查发现 , 它的长宽高比例恰好是1:4:9即头三个整数的平方 。 它肯定不是偶然的 , 因为这个比例经受过最精确的度量 。
它无法被破坏 , 也无法被X光等一切手段所探测 。 人类穷尽一切技术手段甚至无法给它留下一丝划痕 , 只能看到它沉默地伫立在宇宙之中 。
它出现在史前人猿的部落里、现代月球的深坑中 , 也在木星星环里 , 和主角临终的卧室中 。
但它从来不发一言 , 就像《三体》中的水滴 , 它不需要开口解释什么 ,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文明的象征 。
另一部科幻电影《降临》中 , 外星人七肢桶乘坐的宇宙飞船也是BDO经典 。
没有人类漫画中常见的喷气管与炮台构造 , 降临地球的飞船浑然一体 , 仿佛河边拾起的一块鹅卵石 , 黑曜石打磨的一枚棋子 。
它优雅得近乎诗意 , 完全超脱于人类对于科技的想象 , 但同时又以其巨大和缄默的形态 , 彰显着无上的威势与力量 。
如果你痴迷于这类造物 , 为它们感到兴奋和战栗 , 那么你就是一位原教旨主义BDOer 。
在豆瓣的“BDOER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小组里 , 有12万人每天在分享BDO素材和日常 。
不过他们在原教旨主义基础上 , 大大泛化了BDO的范围——不一定非得由外星人一类的神秘势力制造 , 只要够大、够沉默 , 看起来足够荒诞就可以 。
比如仙台小镇上空 , 俯瞰终生的观音 。
甘肃西北公路边 , 安睡在荒野中的孩童 。
《阿丽塔》下层世界里 , 永远遮天蔽日的天空之城 。
《新世纪福音战士》里 , 绫波丽让人san值狂掉的巨大化面容 。
它可以是东京奥运会开幕前 , 吓大家一跳的“人头气球” 。
也可以是夜幕降临后 , 桂林市里的某个山头 。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 , 一定巨大、冷漠、抽离 , 让你看后头皮发麻 , 身体发僵 , 宛如被旧日神明所凝视 , 恐惧和快感同时在心头蹿升 。
用豆瓣小组的定义来说 , 就是:
BDOer着迷于拥有震慑感和超脱感的野兽派未来主义巨型建筑、井然有序或颓唐萎靡的工业景观、罕见气象天象、荒诞奇观、广阔或无限空间、未知文明及巨兽、人耳所无法接收的声波......
BDO不仅是一个造物 , 更是一剂药引 , 把观看者引向生命、死亡、宇宙和洪荒 , 那些总是藏在渺远之处的概念 , 骤然得到接引 , 成为可触摸之物 , 携带着时光的万钧洪流 , 一同砸向观者心头 。
@Stuart Lippincott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 , 认为BDOer迷恋巨物 , 只要是巨大的物体都可以 。
但并不是每一种巨大物体都带有BDO特有的魅力 。
普通的山川河流不可以 , 潮流街区里的大型现代雕塑不可以 , 因为它们太过日常 , 无法让人联想起被神秘支配的恐惧 。
以可爱猫猫做个类比 , 虽然都是巨猫哥斯拉 , 但第三者视角毫无危险感 , 缸中鱼视角则瞬间令人汗毛倒立 , 所以后者是BDO , 而前者只是普通的“大东西” 。
在巨大沉默物体讨论小组 , 最常听到的词是痴迷 。
组员形容看到BDO时的观感 , 就好像吸了一口精神大烟:
“灵魂升天的感觉 。 ”
“确实有被爽到!”
自动脑补空灵的鲸歌 , 食用效果更佳
在隔壁镜像小组“巨大事物恐惧症”组里 , 9万名巨恐患者几乎重复着同样的症状 , 一面惊呼“我没了” , 一面嘶哈嘶哈地再刷一遍 。
逼近一颗巨大行星的光环
BDO体验就像一场良性自虐 , 恐惧与舒爽是它的一体两面 。
首先 , 你一定会感受到恐惧 。
那些恢弘巨大、充满压迫感的无机质造物 , 傲慢而沉默 , 就像旧日神明自时光深处投来的冷淡目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