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大河流首次全面“体检”,发现哪些神奇生物?( 二 )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 南盘江、北盘江段浮游植物在丰水期及枯水期以硅藻门为主 , 在平水期以绿藻门为主 。 红水河至浔江段浮游植物优势种有席藻、隐藻、小球藻、直链藻、微囊藻等 , 密度多表现为上游大于中游大于下游 , 夏季高于秋季 。
在浮游动物资源调查上 , 科考组采集浮游动物标本2500余号 , 拍摄浮游动物生境照片500余张、浮游动物显微镜照片400余张 。

▲剪形臂尾轮虫(左上)、镰状臂尾轮虫(右上)、十指平甲轮虫(左下)、长额象鼻溞(右下) 。 (郭芳/摄)
此外 , 科考组还调查了水生植物资源 。 “科考组累计鉴定物种40余种 , 在环江采集到中国特有种广西隐棒花 , 并观察和采集到外来物种睡莲、再力花等14种 。 ”黄道明介绍 。
分析结果显示 , 西江流域干流、支流以及5个高原湖泊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 在高原湖泊 , 支流漓江、右江等开展了湿地生态修复的区域 , 其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桂江、北盘江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结构简单 , 而黔江由于水生植物稀疏 , 未形成典型的群落特征 。 高原湖泊优势种有苦草、眼子菜、轮叶黑藻等 。
为河口区水生生物“查户口” , 累计采集水生生物标本2000余号
西江流域河口区从西江下游河网区天河水文站开始分流 , 后经磨刀门水道、崖门水道、虎跳门水道及鸡啼门水道注入南海 。
通过两年科学考察 , 科考组共出征4个航次 , 行船累计超过2500公里 , 累计采集水生生物标本2000余号 , 鉴定浮游植物273种、浮游动物163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37种、鱼类73种 , 拍摄水生生物标准图片450余张 , 获取水生生物物种分布信息560余条 。
调查结果显示 , 西江流域河口区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和蓝藻为主;浮游动物以轮虫种类为主;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表现出从内河水道向河口增多的趋势;鱼类种类数由上游至口门处呈递增趋势 。
“科考组已初步系统掌握了河口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生物和中华白海豚种群现状 。 ”陈文龙介绍 。

▲带纹条鳎(左上)、三角鲂(右上)、日本鳗鲡(左下)、赤眼鳟(右下) 。 (珠科院/供图)
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说:“西江河口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应重视珍稀物种的保护工作 。 ”
下一步 , 项目组将综合各单位多学科优势力量 , 开展联合攻关 , 通过科学扎实的考察 , 为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与多样性保护、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宝贵的基础数据 ,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