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马面的运输车,龙身蛙嘴的地动仪:老祖宗眼中为何挤满动物?( 二 )



地动仪既然造出来了 , 龙身蛙嘴 , 看表象十分的“骨骼惊奇” , 按照接下来的剧本 , 必然有大作为 , 史书果断助攻了一把: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 , 地动仪的一个农机突然发动 , 吐出了铜球 , 掉进了那个青蛙的嘴里 。 没过几天 , 距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快马来报 , 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 。
不得不说史书的助攻恰到好处 , 符合了人们对剧本的预期发展 。
但回过来头细想就会发现:虽然史书传言得沸沸扬扬 , 但个中细节经不起推敲 , 比如这么两件“逆天”神器 , 为何没有留下详细的设计图纸供后世研究开发?而选择隐藏在史书神话中?站在现代科学角度是万万不能的事 。
另外 ,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既然这般逆天 , 设计出来了也成功解决了关键的运输问题 , 为何原本几近成功的伐魏大业却彻底失败呢?

张衡地动仪既然一千公里外的地震都探测清楚 , 按理说灵敏度非常高 , 为何洛阳城内的敲锣、打铁声音不绝于耳 , 它为何却掉不出铜球呢?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木牛流马” , 龙身蛙嘴 , 这些发明创造逃离不了动物世界 , 就表明这些发明创造很有可能宣传效果大于实际情况 。 因为对比现代科技发达、处处都是机器的现代 , 哪一种机器长得跟动物一样?挖掘机有牛头吗?轮船有马首吗?现在深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各种探测设备需要设置成龙身、蛙嘴吗?
纵观现在应用成熟的运输工具和仪器设备 , 根本就没有动物脑袋的立足之地 , 因为这些动物脑袋都是画蛇添足 。 仅此一点 , 基本也可以认定:老祖宗发明的神一般的牛头马面的运输车、龙身蛙嘴的地动仪 , 都仅是一种传说 , 现实中应该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

既然如此 , 为何会出现牛头马面的运输车 , 龙身蛙嘴的地动仪?换句话说 , 老祖宗眼中为何挤满了他原本看不上的动物 , 导致创新逃离不了动物世界?
很显然这是一种思维和视野上的局限 。
众所周知 , 中华文明起源实在是太早了 , 在那个能量传递关系一点不知、地球和太阳谁绕着谁转一点不晓的时代 , 落后的生产力极大地限制了老祖宗的想象 , 但中华老祖宗精力又那么旺盛 , 思想又那么丰富 , 于是只能原地自我闭环 。
在解决了人比动物“优越”这一点后 , 便开始将目光紧紧聚焦在了人类自身身上 , 开始了约束人性、制定礼仪的文明之旅 。 很显然这个旅途不轻松 , 中华老祖宗走得也颇为艰难 , 这就导致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开发技术这个正轨上来 , 以至于中华老祖宗对待技术问题可谓是门外汉 。

【牛头马面的运输车,龙身蛙嘴的地动仪:老祖宗眼中为何挤满动物?】但是轻视技术、不去理会并不代表就可以完全回避 , 在面对运输难题、地震探测困难时还得咬着牙硬着头皮上 。 深谙人性的中华老祖宗明白一点:东西可以造得不那么好用 , 但气势上可不能弱 , 于是联想到老虎的力量之勇和爪牙之利带来的震慑感 , 就搞出了牛头马面的运输车和龙身蛙嘴的地动仪 。 效果好不好暂且不论 , 至少有人信了 , 史书上也记载得颇为“骨骼惊奇” , 按照剧本发展果断强助攻一把 , 但涉及到的核心图纸就是不给 , 必须“失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