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能型生物——人类 , 很显然 , 自从意识觉醒之后 , 认识到自己乃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之后 , 便不知觉中萌发出了这种思想:不想与低等生物为伍 , 强烈要求与它们区分开来 , 这在中华老祖宗身上表现得较为显著 。
作为全世界文明起源最早、思想最丰富的民族 , 虽然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 , 人类在与自然界对抗过程中还处于劣势 , 还非常惧怕猛虎、水中鳄鱼等体型庞大、性情凶残的猛兽 , 但中华老祖宗还是保持着思想上的“优越感” , 比如明朝大文学家、政治家刘伯温就在《说虎》一文中 , 先抑后扬地表达出了这种思想:
“虎之力 , 于人不啻倍也 。 虎利其爪牙 , 而人无之 , 又倍其力焉……虎自用其爪牙 , 而人用物 。 故力之用一 , 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 , 而物之用百 。 以一敌百 , 虽猛必不胜……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 , 何足怪哉?”
此文中 , 刘伯温首先承认了老虎拥有的力量和爪牙是人类远远无法比拟的 , 这就变相承认了人类在老虎面前非常的弱小 。 但接下来刘伯温话锋一转:人类虽然没有老虎的力量之勇、爪牙之利 , 但人类有变化万千的智慧和工具 , 因此 , 在人类面前 , 老虎被人类宰杀并且剥皮当坐垫 , 就不奇怪了 。
在这里 , 中华老祖宗从动物身上得来的优越感一目了然:人类有智慧 , 会使用工具 , 动物没有 。 虽然全文都在论述人对决老虎的优越感 , 但总体而言还是让人嗅到了作为人类十足的无奈:论力量 , 人类还是被老虎吊打的份儿 。
为了进一步诠释人类的强大 , 树立这种“优越感” , 中华老祖宗开动脑筋 , 发现了人与动物另一决定性差别:语言和文字 。
人类会使用语言去交流 , 也会用文字做记录 。 而动物世界里 , 谁与争锋?即便鹦鹉、八哥也可以张嘴说话 , 但“火眼金睛”的老祖宗还是发现了区别:《礼记·曲礼上》中做了解释:“鹦鹉能言 , 不离飞鸟;猩猩能言 , 不离禽兽 。 ”
为何鹦鹉和猩猩同样能说话 , 却老祖宗依旧认定是飞鸟禽兽呢?因为他们没有思想上的交流 , 更不会因此激发出待人之礼和凝心聚力的“信誉” 。 这实际上是一种文明性的存在 , 也就是说 , 在《礼记》看来 ,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礼”和“信”;反之 , 有了这两样法宝 , 人类虽然与飞鸟禽兽同生在一个环境中 , 却能“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成为一种独具文明性的“优越”物种 。
说了这么多 , 相信各位读者已经明白了古人这番长篇大论论述的良苦用心:极力证明人类就是一种区别于动物世界的特殊存在 。 虽然人类的力量不如动物 , 但人类有智谋有思想;虽然语言并不是人类唯一掌握的技能 , 但人类能沿着“礼”的路径走向直通文明世界的康庄大道 。 由此可见中华老祖宗对与动物“不屑为伍”的态度 。
虽然看似中华老祖宗对动物的低等、不文明“咬牙切齿” , 但另一方面 , 老祖宗的眼中却又挤满了动物 。
比如 , 公认的智慧化身诸葛亮 ,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制造工具也是一把好手 。 在蜀汉伐魏期间 , 原本形势一片大好 , 奈何后勤屡屡拖后腿 , 于是乎诸葛亮蒲扇一摇、大笔一挥 , 设计出了逆天的“木牛流马” , 成功解决了后勤运输问题 。
“木牛流马”究竟逆天到了何种地步呢?据史料记载重量为“一岁粮” , 大约四百斤以上 , 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 , 群行三十里” , 可为蜀汉十万大军运输粮食 。
再比如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 也是中华历史上又一逆天神器 , 据说地动仪有八个方位 , 他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 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 , 在每个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 。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 , 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 , 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
推荐阅读
- 【星协】仙女座须知
- 距今4.35万年!科学团队发现已灭绝老虎支系,华南虎有希望复活吗
- 只有在外太空才能看见地球是圆的吗?多远可以看到完整的地球?
- 雄性老虎会和亲生女儿繁殖后代吗?繁殖出来的又是什么呢?
- 濒危的猫科“平头哥”,经常深夜去鱼塘偷鱼,被村民当豹子抓起来
- 大象的自然天敌是什么?300多公斤的东北虎能捕食成年大象吗?
- 旅行者号探测器:人类送往太阳系外的两只风筝
- 老虎长大后,为什么雄性会扩散到更远的地方,雌性却紧挨着母亲?
- 为什么吃过人的老虎一定要杀掉,如果不杀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