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数学思维:用确定性堆砌起来的数据模型】

文章图片
#打卡挑战局#
感谢您浏览魔王君的文章 , 点赞收藏不迷路 , 喜欢就关注我吧 , 叩谢支持与厚爱 。
如果说哲学是学科之父的话 , 那么数学便是学科之母 。
可见 , 数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此之高 。
这是因为几乎每一个学科都要用到数学 , 其实 , 数学是一个工具 , 一个让我们分析和理解事物的工具 。
然而 , 我更愿意将数学思维称之为「模型思维」或者是「规律思维」 , 因为模型和规律强调的都是「确定性」 。
比如 , 你说出一个词 , 美女 , 如果你还小 , 就很难形成美女的认知 。
假设别人对你说 , 丹凤眼、小圆脸、樱桃小嘴、高挑的身材、优美的曲线 , 你可能还是很模糊 , 对于这些词背后的意思也是难以理解 。
但如果别人突然跟你说 , 就长得跟你同事小丽那样 , 「美女」这个词是不是对你而言就栩栩如生 , 跃入眼底了 。
数学就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提供了参照物 , 然后给了你确定性 。
比如说 , 一枚向上拋的硬币 , 它掉落在地面有且仅有正反两面 , 而出现正面或者反面的几率都是55分 。
因而 , 如果你连续抛了5次硬币都是正面 , 那么抛第6次出现正面的几率有多大?
很多人的内心是挣扎的 , 因为前面连续5次正面的结果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思维逻辑 , 因而认定抛第6次硬币出现反面的几率要大于出现正面的几率 。
这就跟我们去彩票的时候 , 会认为坚守一串固定数字 , 下一次中奖的几率会一次比一次大 。 正如 , 那些被骗去玩虚拟币的 , 始终坚信自己的币会赢来一波暴涨 。
与之相对比 , 数学思维其实就是教会我们用理性来判断事情的发展趋势 , 并不是利用一种感性认知来判断 。
也就是说 , 第6次抛硬币 , 出现正面的几率依旧55开 。
如若不是 , 那么必定是先决条件出了问题 , 比如说 , 这个抛硬币的人可能在作弊 , 对出现一种局面是有意为之 。
又或者说 , 他每次抛硬币用的力度都不一样 , 这种细微的差距对结果影响也很大 。
正如大史的口头禅:邪乎到家必有鬼 。
那为什么我们会更容易相信第6次抛硬币出现反面要比出现正面的几率大呢?
原因除了感性这种本能思维模式的影响 , 我更倾向于「认知失调」的解释 。
所谓的「认知失调」就是数据样本过少 , 导致得出来的结论与事实有一定差距 。
比如 ,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 , 2020年深圳在岗职工人平均年收入13.94万 , 月均1.16万 , 这与我们认知的似乎有些差距 , 因为我们身边大多数人的年收入可能就6~8万之间 。
因而 , 我们会以一种「群体认知」的思维去质疑数据的真实性 。
但是你要是知道了「中位数」 , 你就能很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 再比如我和姚明的平均身高也有2米以上 。
也就是整个社会的财富分布呈现出「马太效应」 , 强者越强 , 弱者越弱 。
社会80%的财富是掌握在20%的人手里 。
那么数学中的「帕累托分布」数据模型就可以让我们理解这种现象 。
又或者你想了解为什么这个社会越来越内卷 , 你就需要用到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理论 。
坚持以数据为本 , 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和看待问题 , 才能避免认知失调 。
推荐阅读
- 抹黑中国火箭:CNN造了科学家的谣!结果人家反手将证据公之于众
- 空间站外发现神秘物体,大约5 8米长,美国宇航局公开照片
- NASA局长借题发挥,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分享长征五B飞行数据
- 中国火箭残骸坠地球,美国NASA批未分享轨迹
- 我国长征五号末级失控残骸将坠入地球?实则外媒炒作,已特殊设计
- 第一次重返月球任务要持续42天时间,10月猎户座飞船才会返回地球
- 人居住的地方动物一般都不敢进,为何蛇却敢进,它分辨不出吗?
- “失控”长征火箭将在8月1日坠毁?再入大气层时为何会剧烈燃烧
- 问天实验舱睡眠区亮相了!确实够大,每个睡眠区都有观景舷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