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男子带着6岁儿子川藏线骑行2000多公里:孩子看到了父亲的执着


江苏一男子带着6岁儿子川藏线骑行2000多公里:孩子看到了父亲的执着


文章图片


江苏一男子带着6岁儿子川藏线骑行2000多公里:孩子看到了父亲的执着


文章图片


江苏一男子带着6岁儿子川藏线骑行2000多公里:孩子看到了父亲的执着


文章图片


江苏一男子带着6岁儿子川藏线骑行2000多公里:孩子看到了父亲的执着


当朱红抵达拉萨 , 藏区的天空像刚被雨水冲刷过那般湛蓝透亮 , 领着儿子站在布达拉宫脚下 , 仰望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 那一刻他心里百感交集 。 将近一个月的旅途回忆像电影片段一样在他脑海里不断闪回 , 他们父子俩仅靠一辆自行车在川藏线上骑了2160公里 。
近日 , 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 , 朱红回忆起这一路的坎坷经历 , 感慨万千 , “在这个过程中 , 儿子不仅见到了许多新奇事物、风土人情 , 还看到一个老父亲的坚持与执着 , 以及父亲对他的爱 , 都会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 ”
带着儿子去拉萨
骑行拖车是全新体验
7月的拉萨 , 没有灼人的烈日和恐怖的高温 , 在这呆了几天的朱红和他年仅六岁的儿子甚至都有点不想回家了 。 站在户外 , 阵阵凉风拂过脸颊 , 朱红瞬时惬意了起来 , 似乎忘记了在抵达拉萨的前半个月都经历了什么 。 “但是怎么可能真的忘记呢?”骑着单车在拉萨走街串巷的日子里 , 总有热情的藏民问朱红:“你们是骑着这个来的吗?”朱红没多说什么 , 只是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 就自顾自地拖着儿子继续向前骑 , 耳后传来响亮的一声“扎西德勒” 。

朱红和儿子到达布达拉宫
两个月前的朱红和他儿子可能都没想到 , 这声在西藏司空见惯的欢迎语此刻听起来竟是如此真切 。
时针拨回到两个月前 , 在江苏靖江 , 年近50岁的朱红因疫情暂时停了工作 , 生活进入一种闲适的状态 , “十年前 , 我从墨脱徒步回来后跟另一个朋友约好要骑行318川藏线 , 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能成行 , 今年正好闲下来了 , 朋友们就提出要去骑行 。 ”就在朱红开始热火朝天地筹备之时 , 妻子领着儿子来到卧室对正在收拾行李的他说:“把儿子带上一起去吧 , 让他也经历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方式 。 ”听到这个请求时 , 朱红看到了儿子小宇期待的眼神 。
“我老婆知道我有高原生存经验 , 所以比较放心让我带他去 , 想让娃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天地 。 ”朱红表示 , 小宇的身高体重比较适合拖车骑行 。 由于孩子尚且年幼 , 朱红就选择了拖车中最好的一款 , 全封闭保护 , 球形连接处带保险扣带 , 并且具有减震功效 , 还配备了五点安全带 , “这样比在自行车后面安装车座更安全 。 ”对于小宇而言 , 自行车拖车也是一个全新体验 , “买回来后 , 我在靖江也带他在城里骑行适应了 一下 , 沿途他听到好多小朋友羡慕的声音 , 每一次都是美滋滋地坐在车里 。 ”朱红说道 。

小宇坐在自行车拖车里
虽然带着6岁的儿子 , 但仍旧坚持选择骑行这种方式 , 在朱红看来 , 自行车骑行相比自驾 , 可以随时跟途中的人进行交流 , 更直观地感受不同海拔的自然景观、气候变化 , “儿子现在上幼儿园中班 , 他对这个世界有很多好奇的地方 ,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 趁着他上小学前 , 带他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 ”
出发前儿子哭闹想放弃
骑行途中一直为爸爸加油
朱红定了6月6号飞成都的机票 , 并把自行车与拖车打包发去成都 。 在成都筹备时 , 自小外出就没有超过两天的小宇让朱红犯了难 , “孩子之前每次出门都是爸妈一起带着的 , 一到晚上就要回家找妈妈 , 跟妈妈视频的时候也是哭着喊着想妈妈 。 ”朱红告诉记者 , 幸亏在民宿里有两个大姐姐也是骑行318川藏线的 , “我就让小宇跟这两个大姐姐约好一起出发 , 终于在第三天晚上不哭了 , 旅程才得以继续 。 ”
6月9日早上10点左右 , 成都下着小雨 , 朱红组了一个算上小宇在内的9人骑行小队 , 正式开始骑行318川藏线 。

朱红与骑行小伙伴们合影
由于单车后面拖挂了一个拖车 , 骑行过程中 , 朱红面对每段道路都非常小心 , “拐弯的时候要拐大一点 , 有路牙的地方要多避让一些 , 跟大卡车要保持好安全距离 , 过隧道必须在拖车外侧打开警示灯 , 下坡拐弯要提前减速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