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了保命,都做出过哪些进化?( 二 )


并没有白到发光
而且
有研究表明
皮肤癌的发病其实没那么快
早期人类也许压根活不到发病的岁数
所以
防止皮肤癌
也许不是原始人变黑的原因

小时候爸妈肯定经常叫你
多出去晒太阳
能长高
虽说家长信的谣言不少
但这波还真是有科学依据的
在维生素家族里
有个叫维生素D的
对人类的骨骼发育很重要
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强化骨质
缺了容易得佝偻病、软骨病
更直接表现就是
长得矮+骨头脆

众所周知
人体比较难靠自身合成维生素
大部分都得靠吃来补充
而巧的是
维D意外地相当懂事
连吃都不必
通过晒太阳就可以得到补充

在非洲大陆
猛烈阳光的炙烤下
人体内的维D含量那是蹭蹭往上涨
肾脏却顶不住了
身为人体的代谢工厂
多余的维D得靠肾脏加班加点整成尿排出去
长时间007工作
肾脏不堪重负慢慢衰竭
也就是
慢性肾衰竭

不想慢性肾衰竭
就得少晒点太阳
最简单来说就是多家里蹲
但问题是
那是远古时期
家里蹲太多
迟早得饿死
所以
更高性价比的办法出现了——

只要变黑
就可以过滤掉多余的紫外线
既可以在外捕猎填饱野生动物肚子
又可以防止维D合成过多
甚至还能预防一波皮肤癌

除此之外
维D对肤色的影响还能解释
为什么女性普遍更白一些
那是因为在怀孕和哺乳阶段
女性需要更多的维D摄入补充钙
所以肤色白可以促进维D合成
那么
这下人类算是黑得有理有据了?

有研究表明
肤色与维生素D之间
其实有个微妙的临界点
而这个临界点上的肤色
其实没那么黑

而且慢性肾衰竭
都“慢性”了
和皮肤癌一样不算致命伤
甚至压根活不到衰竭而亡的时候

维生素B9(也就是叶酸)
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
复杂来说
它关系到DNA修复、合成
细胞的生长以及繁殖
简单来说
男性缺了它精子质量不行
孕妇缺了它胎儿可能畸形
可以说叶酸
把人类死死拿捏住了

但好在
叶酸也是个懂事派
补充起来相当简单
绿叶植物、肝脏、坚果里都有

比起补充起来的简单
叶酸分解起来那是更简单了
只需要——
光照

紫外线可以轻易地分解掉
你辛辛苦苦吃进去的叶酸
要这么放着不管
人类逐渐不孕不育
已孕的生下都是畸形
人类再过不了几代就可以绝种了
所以很明显
又得使出那招了——

这下人类肤色的问题好像得到了解决
按照以上的规律
紫外线强的地方应该变黑
保护叶酸不被分解
维D不会合成过多
反之紫外线弱的地方应该变白
但实际上
你会发现地球上到处都是肤色的BUG

越靠近赤道
紫外线越强
从赤道向两端移动
随着纬度提升
紫外线会越弱

前文说到的因纽特人
生活在北极
按道理来说
北极纬度高紫外线弱
不必担心叶酸被分解的他们
应该白得发光去方便摄入维D
但实际上
他们是黄种人

海鱼富含维生素D
因纽特人靠着食谱打败了肤色常用逻辑
但随着时代进步
大家能去超市买到更多别的食物
导致维D摄入变少
现代的纽特人反而出现了
因维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
所以政府要求
当地青年每天必须搁外面晒至少15分钟的太阳

印度尼西亚和南苏丹
都在赤道线周围
但印度人却多是黄种
而南苏丹不仅黑人巨多
甚至拥有世界上最黑的人种
丁卡族人

有人会说
印度尼西亚是热带雨林气候
还有丰富的植被遮挡下
白点也正常
而非洲地区的南苏丹人
黑也应该啊

非洲
也是有热带雨林气候的
几内亚的科纳克里
尼日利亚的拉各斯
......
可那里的人并没有变白的迹象

所以说
人类的肤色发展
依旧是个迷
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
做好防晒
毕竟
【人类为了保命,都做出过哪些进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