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现如今 , 因为几十万的彩礼钱 , 许许多多相互喜欢的男女就此分道扬镳 , 而因为彩礼惹出的一桩桩风波也不曾停止 。
这就让我们现代人不免地猜测古代人在婚嫁的时候 , 彩礼和嫁妆又有着怎样的规定 , 与现代社会相比是更合理还是不合理呢?
到底是我们现代社会的男女价值观朝向了奇怪的方向发展了 , 还是自古以来就有了由彩礼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了呢?
01彩礼的演变
若要问彩礼对于男子娶媳妇儿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 这么说吧 , 要是没有彩礼的话 , 就连为男女说亲的媒婆都不愿意上门 。
所以说 , 彩礼不仅仅成了一种习俗 , 而且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 , 而且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规矩 。 并且历朝历代都有影响 。
并且在每个朝代 , 彩礼所引发的影响不尽相同 。 若要说我国的彩礼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 那么一定是周朝 。
因为在周朝的时候 , 礼法已经基于完备 。 根据《周礼》的记载 , 那时候的彩礼叫做纳征 。 而这个纳征也是有规格的 。
一般来说 , 纳征在周朝的规格是:五张不同颜色的布匹 , 以及两张完整的鹿皮 。 而这两样东西也有着他们的寓意 。
彩色的五匹布匹 , 阴阳相合 , 象征着我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 方可互许终身 。 鹿皮成双是一种许诺 , 象征着以后幸福生活 。
但是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封建制度的建立 , 彩礼也就随时发生了变化 , 在汉朝的时候 , 彩礼不仅仅需要这些东西 。
还需要一定的钱财 。 这个时期有一位叫做展允的小官 , 他迎娶妻子的时候彩礼就花了两三万的钱 , 而历史上不仅这一例 。
在我们所熟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 大才子阮籍的侄子阮修就是因为自己家境非常贫困 , 直到四十多岁都还没有娶亲 。
后来还是当时的一位名士王敦出面 , 招集友人帮助阮修筹集到钱财 , 这才让一贫如洗的阮修最终迎娶了妻子 。
所以这种情况就愈演愈烈 , 在盛唐时期 , 普通民间的老百姓为自己的女儿出嫁的时候 , 开始索要大量的彩礼如同买卖 。
后来到了明清时期 , 结婚时男方必须出礼银六十四两白银 , 这一下子就成为了当时人们步入婚姻殿堂的隐形重担 。
02古代婚嫁
在我国古代的那个封建社会中 , 女性的社会是比较低下的 , 那个被鲁迅形容为吃人的封建礼教将女子紧紧地禁锢住 。
什么三纲五常、什么三从四德等等对女性的约束 , 就等同于一把隐形的枷锁 , 牢牢地将那些女子的命运锁住 。
所以就算是自己的女儿 ,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 , 大多数人们在意的也不是什么儿女亲情 , 而是自己能够得到的回报 。
这是因为自己养了十来年的女儿 , 一旦嫁到男方家里 , 并不是作为一个掌权人的姿态 , 更多是作为一件附属品来看待 。
这是因为女方一旦嫁过去 , 既不能出门劳作还得遵从三从四德 , 每天只能在家中为家里人服务 , 所以就相当于男方捡了大便宜 。
因此若想要将女儿嫁出去 , 必须要得到比较心满意足的回报 , 否则养了这么多年女儿白白嫁过去 , 这些年浪费的精力和钱岂不是白费 。
因此在这种思想环境的熏陶下 , 彩礼的规格也逐渐提高 , 但就算是彩礼越来越高 , 封建社会中的男性也对此没有过多异议 。
在我国古代的婚嫁当中 , 男子娶妻的规模是相当大的 , 三媒六聘 , 十台大轿 , 十里红妆等流程应有尽有 , 但也承担不起的男性 。
推荐阅读
- 被热死的54岁女洗碗工,7年挣15万,抢救12天积蓄用尽
- 女子退婚不退彩礼,弟弟被男友报复灌硫酸,女子却逃避不出面
- 一女子拒绝给年迈的婆婆看病,与丈夫大打出手:谁让她偏袒小儿子
- 90后村花躺田埂里征婚无人问津,女子:只要30万彩礼,没人愿意要
- 被热死的54岁女洗碗工,7年的 时间挣了15万元,抢救12天积蓄全无
- 四川1.2米男子,零彩礼娶两任娇妻,买3套住宅房3套商铺一套别墅
- 北京一女子退婚拒退5.6万彩礼,法警直接手铐伺候,母亲乖乖退钱
- 蒙圈!! 西安男子相亲遇38年前心仪对象,转账15万后,女方收钱却失踪
- 被热死的54岁女洗碗工,7年时间挣了15万,抢救12天积蓄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