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父亲,离婚后独自养娃18年,儿子考上美国名校,却自杀了( 二 )


在家里的时候 , 他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父亲 , 这是因为他的严格让其他准备锻炼孩子的父母都感觉到别扭 。
张岳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 从出生到3岁的时候 , 居然一直是全英文交流 , 在家里就没有说过中国话 。

辞去高管职位以后 , 张岳已经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 于是他就在山里自己开辟乐一小块土地 , 种下蔬菜 , 父子两个人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 除此之外 , 张岳还盖上了鸡圈 , 自给自足了起来 。
但是这份爱对于儿子张一得来说实在是太过沉重了 , 父亲给他拍过数十万张照片 , 一共拍坏了足足五部相机 。
而且张岳为了教孩子学英语 , 曾经亲手雕刻了25万个英文字母 。
这还不够夸张 , 甚至为了记录自己儿子的成长轨迹 , 他还建造了一个“一得博物馆” 。
这个博物馆里面收藏着关于张一得的每一样物品 , 其中就有儿子穿过的第一双鞋、玩过的第一个玩具、获得的第一张奖状……
还不止这些 , 他把关于孩子的所有物品都收集起来了 , 事无巨细 , 包括每一张考过的试卷 , 写过的每一篇作文 , 他还记录下了诸多数据 。

举例来说 , 2013年张一得进入初中之前 , 老得接送儿子共计3280次 , 还和老师沟通过210次 , 甚至家长会和运动会等需要家长参加的场合共计72次 。
这些事情都被“一得他爹”记录了下来 , 无比详细 , 设身处地地想 , 这对于孩子来说 , 其实并不是一种幸福 。
而且张岳的教育观念也和常人相比 , 有一种古怪的“执拗” 。
他从高管变成了全职爸爸以后 , 没有了收入 , 宁愿带着儿子种菜 , 带着儿子去捡破烂也要让儿子去上价格昂贵的私立学校 。
三、该往何处走这就造成了一种非常古怪的现象 , 在张一得1到3岁的时候 , 在家是全英文交流的 , 这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中国还是外国 。
并且 , 张一得到了3岁以后 , 想要喝一瓶可乐 , 但是却不能用说的 , 只能用笔写下来 。

3岁正是孩子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阶段 , 在这么重要的启蒙时期 , 小小的张一得只能把自己的心愿写下来 , 这是不符合人类正常生长的“拔苗助长” 。
张一得还有很多凄惨的事情 , 比如说 , 张一得每次去其他的小朋友家里玩的时候 , 张岳居然要求自己的孩子从别人家里收集一些破烂回来卖钱!
甚至私立学校的学费实在昂贵 , 张岳居然还通过在网上“众筹”的方式筹款 。
正因此 , 张岳为给他们筹款的人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答谢会 , 答谢会的主题却是对张一得的另一次摧残——他被要求完成80多个人聚餐需要的所有工作 。
这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张一得组织近百人聚餐的故事 , 他需要完成菜品的摘、洗、切、煮等工作 , 因为年纪太小 , 他还得自己踮着脚尖 , 慢慢地切菜炒菜 。
因为年纪小 , 他的力气也小 , 他不得不手脚并用 。
有人会问张一得的父亲为什么不帮他 , 因为“一得他爹”觉得这正是锻炼孩子的好方式.

他就在旁边看着 , 一边拍照、一边给捐款的粉丝们视频聊天 , 还美其名曰这是在“锻炼孩子自己的自理能力” 。
可想而知 , 张一得自己的一生中几乎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 没有一点个人的自由 , 活得非常憋屈 。
张一得的童年生活中 , 他4岁就开始学做饭了 , 在5岁就被“填鸭”式地学习了小学的全部语文课程 , 要知道 , 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都没有上一年级 。
等张一得真的要上小学的时候 , “一得他爹”就给张一得制定了一条令人震惊的规则 。
张岳非常严肃地对张一得说:“你从今天开始到小学毕业 , 如果这六年中没有考100分 , 不能考第一名的话 , 爸爸就会罚你 。 ”
到了6岁 , 张一得就学会了自己去和医生沟通了 , 甚至从二年级开始 , 张一得每天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学校 , 开始在学校的食堂做义工 。

至于原因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 , 就是为了能够“独立自主”起来 。
张一得的爸爸有多么“疯狂”呢?在张一得8岁那年 , 他父亲甚至给孩子安排了一次生存能力的考试 , 要求用家中所剩无几的食物度过10天的时间 。
没人知道张一得是怎么扛过来的 , 他在饥饿中看到食物越来越少 , 自己也明显地瘦了 , 但是张一得的爸爸却无比欣慰 , 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孩子似乎“长大了” 。
四、张一得的内心在张一得的人生中 , 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 , 在五年级的时候 , 他自己一个人去了苏杭和上海旅行了20天 , 在这期间 , 他认识了3个钓鱼的叔叔 , 为他做了一锅水煮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