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 , 在秦简上面 , 还记载了所谓的隔离区 , 即“疠所”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隔离区也越发规范 。 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的隔离机构六疾馆 , 此后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将理院等官办机构出现 , 使得古人在面对疫情的时候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
- 药物治疗
张仲景家族就曾因伤寒的影响而死亡众多 , 也正是如此 , 他才会寻找各种可以医治的方子 。
“余宗族素多 , 向余二百 。 建安纪年以来 , 犹未十稔 , 其死亡者 , 三分有二 , 伤寒十居其七 。 感往昔之沦丧 , 伤横夭之莫救 , 乃勤求古训 , 博采众方 。 ……”
【假如新冠发生在古代,以当时医疗条件来看,人类会不会因此灭亡?】此后 ,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 , 便已经总结了很多前人治疗疫病的方法 。 除了对患者使用药物治疗之外 , 未染病者也会进行一些预防措施:
由此可知 , 这些预防感染的药方 , 都已经通过书信的方式传于人口 , 便表示当时民众普遍有了防疫意识 。 也正是在这样的认知之下 , 人们甚至能够通过香薰、开水煮衣等方式对空气以及我们所穿戴的衣物进行消毒 。
“用姜、葱、豉三物 , 浓煮热呷 , 无不效者 。 ” 苏轼《与王敏仲书》
因此 , 古代虽然生产力落后 , 但无论是对于控制传染源还是医治患者又或者防疫方面 , 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累积 。 所以 , 若新冠在古代出现 , 古人便会用上述方式对其进行治疗 , 其成效虽比不得现在 , 但也不算全然没有办法 。
而之所以认为其波及范围不会像如今之大 , 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 。
古代环境的限制众所周知 , 瘟疫最大的特点便是传染性 。 新冠病毒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波及范围 , 便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口流动更为迅速 。
所以不仅中国 , 整个世界都在遭受它的影响 , 也正是如此 , 新冠才不停出现 , 难以中断 。
但古代社会 , 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 , 其传染性反而处处受到限制 。
首先 , 从居住环境来看 , 直到明清之际 , 我国人口才逐渐破亿 , 之前的社会之中 , 大多都是地广人稀的现象 。
因此 , 若是村落出现疫病 , 其感染范围很大程度上便只能局限在这一范围之内;而即便是出现在较大的城市之中 , 在古代的管理制度之下 , 人们也很难出城 。 传染源便被有效地控制住 , 从而遏制了疫情大范围的传播 。
其次 , 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牛车、马车一类 , 即使患者成功出城四处走动 , 凭着他们的交通工具也难将其进行大范围地传播 。
因此 , 虽然古代医疗条件有限 , 但仍然能够在疫情面前渡过难关 。
尾声虽然古代有防疫措施 , 也因为条件限制使得疫情无法大范围传播 , 但实际上中国古代历次大型疫情所造成的影响仍然惨重 。
不过若是仔细查看我国古代历史 , 除了明朝因小冰河时期的自然环境导致疫情扩大之外 , 其他大型瘟疫产生的时间大多与战乱挂钩 。 战争不仅带来了死亡 , 还为人们带来了死亡的隐患 。
因此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 才能使得瘟疫出现的几率越来越低 。
推荐阅读
- 网红穿瑜伽裤排队做核酸,被质疑摆拍痕迹过重,网友:真的没必要
- 海底出现一个大家伙,能干扰电子设备,是10万年前沉没的太空船
- 自然生态系统的三大分类(三个层次)
- 南极上空出现神秘“太极图”,中国道家高人难道是能进入高维的外星人?
- Science|周荣斌、江维、唐任宏发现介导肿瘤免疫抑制的神经内分泌通路和免疫治疗新靶点
- 死亡可以逆转?死亡的定义或将更改!
- 月球发现200个“金发姑娘区”,或在此建立月球基地,供宇航员生存
- 科学家最新预测,两年内新冠大流行将结束?影响结束的变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