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把车辙作为镇江商业文化的落脚点 , 不是车辙本身有多大的研究价值 , 而是车辙背后的精神——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等等 , 有了这些精神 , 车辙也就成为镇江商业文化的一个符号 , 一个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精神象征 。
可以打开思维的大门 , 从空间上想象一下当年的西津渡 ,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繁华景象和热闹场景 。 虽然西津渡的保护者 , 也以动画、漫画、工艺、智能的方式 , 展现当年的商业场景 。 但是 , 怎么看也看不出真正的繁华场景 , 更多的还是用声音和画面做了一些看似热闹、实则没有多少商业价值的设计 。 真正的繁华和热闹 , 还在于人们的心 , 也就是发展镇江商业的心 。 如果心有了 , 所有的场景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再现 , 也能给车辙里的镇江商业文化增添更多色彩和增加更多元素 。
记得40多年前刚来镇江不久 , 就因为经常去大西路逛 , 知道了鼎大祥 。 这是一家专门经营布料的老店 , 也可以认为是当时镇江经营布料档次最高、信誉最好、产品质量最有保证、花色品种最多的店 。 店面并不是很大 , 却似乎有着永远看不到底的商业文化 , 走过这家店铺门口 , 都有一种敬仰的感觉 , 都想多看几眼 , 又不大敢看 , 唯恐被其高雅而高贵的气质所“嫌弃” , 即便她非常平易近人 , 也无法消除心头的那份特别敬仰 。
虽然在新的商业模式的冲击下 , 鼎大祥没有了过去那种神秘、那种被众多的目光关注、那种特别高雅高贵的气质 , 但是 , 说到鼎大祥 , 老一辈的镇江人仍然会发出感叹的声音 , 仍然会为鼎大祥特有的气质所感染 。 就是年轻人 , 有的也会时不时地说出:鼎大祥 , 我知道 , 他们的面料很好 。 更何况 , 他们后来还能为顾客定制服装 , 尤其是旗袍 , 真的很有味道 , 也很难让人感觉到一家老商业企业的价值气息 。 能够坚守 , 不正是当今镇江商业需要的精神吗?
与鼎大祥距离不远的另一家百年老店 , 就是宴春酒楼了 。 我说的是宴春酒楼 , 而不是现在被称作新宴春的宴春酒楼 。 老镇江人眼里的宴春酒楼 , 是坐落在镇江大西路人民街17号的老宴春 , 虽然只是二层小楼 , 门头也感觉不到现代气息 , 却仍然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味道 。 走进这家酒楼 , 尽管服务远比不上其他酒店 , 服务员也都明显老化 , 但是 , 菜的味道 , 真的保留了宴春酒楼的特点 。 很多人走进宴春酒楼 , 会有一种强烈的老酒楼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味道 。
尽管从体制、机制方面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 但是 , 能够把特色保存下来 , 也是不错的选择 。 如果能够按照市场化要求改进一点 , 或许 , 还真的能够老树发新芽呢 。 车辙里的镇江文化 , 不正是需要这样的精神和价值吗?或许 , 这也是一种顽强不屈 , 纵然活得很艰难 , 也不把传统之魂丢掉、不把商业文化丢掉 。
京口闸 , 取名叫闸 , 自然与闸门有关 。 确实如此 , 京口闸是一个古代闸门遗址 。 位于长江旁 , 是江南运河上的第一座闸 , 堪称漕运咽喉、交通枢纽 , 历经唐代至清代 , 民国时期填埋为路 。 也就是说 , 所谓闸 , 已经成路 , 而成了遗址 。 京口闸的主要价值 , 应当体现在运河文化方面 , 是运河文化的遗产精华之一 。
【车辙里的镇江商业文化(2)】然而 , 于很多镇江人、特别是镇江城市建设还没有轰轰烈烈进行的镇江人来说 , 京口闸更多的是商业文化价值 。 因为 , 在相当一段时间 , 京口闸都是镇江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 也是镇江人购买农副产品的主要选择地 。 特别是重要节假日 , 镇江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到京口闸 , 购买自己想要的农副产品 。 而京口闸 , 也能够提供给广大居民各种需要 。 于是 , 京口闸也就不是闸 , 而是“商” 。 京口闸的商业繁荣 , 甚至可以认为是当年西津渡繁华商业的重现 。 这里的各种车辆 , 也曾经很多很多 , 有三轮车 , 有两轮车 , 有独轮车 , 还有后来的汽车 。 谁能否认 , 这也是车辙里的镇江商业文化之一呢?
车辙里的镇江商业文化 , 都很简单 , 简单到一辆独轮车中 。 但是 , 却能够推出各种精神、各种文化、各种品味、各种追求 , 对今天的镇江人来说 , 或许很难想象 , 却值得想象 。
推荐阅读
- 土壤分析仪提高土壤检测水平
- 高铁普及后,绿皮火车每天只剩2班,被取代的普通列车都去哪了?
- 拆散狗辰德服下掉君诏,破碎在作死?AG汤汤在MD地位比甜甜珂还低
- 2010年镇江“毛胡子”见义勇为,失手捅死17岁少年,后来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