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Mind After Midnight假说认为 , 当人类在生物昼夜节律的夜晚清醒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午夜之后--大脑中会出现神经生理变化从而改变我们跟世界的互动方式 , 尤其是跟冲动控制、奖励处理和信息处理有关的行动 。
最近发表在《Frontiers in Network Psychology》上的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这一假说 。
这些变化可以使人们更有可能消极地看待世界、从事有害的行为并在没有充分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做出冲动的决定--包括与药物滥用和赌博等成瘾行为有关的决定 。
来自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神经病学系的调查员、哈佛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该论文的第一作者Elizabeth B. Klerman博士说道:“基本想法是 , 从高水平、全局、进化的角度来看 , 你的内部生物昼夜钟被调整为促进睡眠的过程 , 而不是在午夜之后的觉醒 。 ”
Klerman将这一假设描述为呼吁研究人员进行新的研究 , 从而仍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昼夜节律差异如何影响夜间的行为、决策和工作表现 。 这些可以确定可以帮助人们应对的策略 。
这些发现可能会对需要在夜间清醒工作的人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飞行员、警察、医疗工作者和军事人员 。 研究还可能带来新的战略 , 从而能够减少药物使用障碍、暴力犯罪、自杀和其他有害行为 。
“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半夜醒来 , 而且有相当好的证据表明他们的大脑功能不如白天好 , ”Klerman说道 , “我的请求是进行更多的研究 , 因为他们的健康和安全以及其他人的健康和安全都受到影响 。 ”天黑后发生的坏事
根据以前的研究 , 在夜间 , 人们从事有害行为的风险更大 , 如自杀、暴力犯罪和药物使用 。
就像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心理学副教授、Mind After Midnight假说的共同作者Michael L. Perlis博士发现 , 如果你调整任何特定时间的清醒人数 , 从统计学上讲 , 自杀事件更有可能发生在夜间时段 。
凶杀案和其他暴力犯罪在夜间也更常见 , 非法或不适当地使用酒精、大麻和阿片类药物等物质的风险也是如此 。
我们在夜间的食物选择也往往是不健康的 , 因为我们追求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加工食品且经常消耗超过我们需要的热量 。
那么为什么所有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在晚上出现的呢?这其中有几个明显的答案 。 首先 , 在黑暗的掩护下 , 犯罪要容易得多 。 另外 , 晚上周围和清醒的人较少 , 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行为 。 然而 , 这可能也有一个生物基础 。
Klerman指出 , 昼夜节律对我们大脑中神经活动的影响在24小时内发生变化 , 这导致我们处理和应对世界的方式不同 。 如积极情绪--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信息的倾向--在早晨处于最高点 , 此时昼夜节律的影响被调整到清醒状态 , 而在晚上处于最低点 , 此时昼夜节律的影响被调整到睡眠 。 与此同时 , 负面情绪--从负面或威胁的角度看待信息的倾向在夜间最高 。 此外 , 身体在夜间也会自然产生更多的多巴胺 。 这可以改变奖励和动机系统从而增加从事危险行为的可能性 。
这种对信息的偏颇解释之后被传送到大脑中负责决策的部分 , 这些部分通常致力于控制消极的情绪干扰并专注于目标导向的行为 。
然而在夜间 , 大脑的这些部分也会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 从而损害决策、功能和优先次序的确定 。
突然间 , 你的世界观变窄、变得更加消极 , 你开始做出错误的决定 , 你对周围世界所创建的心理地图可能不再与现实相匹配 。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你可能最终喝多了、错过了对病人的关键诊断、把油轮撞到一些岩石上或者更糟 。
Klerman亲身经历了其中的一些感受 , 当时她在日本旅行期间经历了严重的时差后挣扎着要入睡 。
“虽然我的部分大脑知道最终我会睡着 , 但当我躺在那里 , 看着时钟滴答滴答地走 , 我就在旁边 。 然后我想 , ‘如果我是一个吸毒者呢?我现在就会出去找毒品了’ 。 后来我意识到 , 如果是自杀倾向或药物滥用或其他冲动障碍、赌博和其他成瘾行为 , 这可能也有关系 。 我怎么能证明这一点呢?”
对假设进行测试
证明的需要是这里的关键 。 关键是要注意 , Mind After Midnight仍是一个假说--需要通过精心构建的研究报告来验证 。
在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转折中 , 收集这些数据的最佳方式是要求研究人员和研究人员本身在午夜后保持清醒和工作 , 如通过对研究参与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 , 这些参与者的睡眠周期已被仔细调整为夜间清醒或进行其他方案 。
推荐阅读
- 科学家深入研究,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人类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
- 动物也爱“找刺激”?动物间的错爱,是无心之举,还是刻意为之?
- 废弃的食用油,可以变成燃料吗?科学家给出了答案
- 时间会在黑洞中停止吗?
- “小胖科学家”事件:在“驯化”和“虐待”之间,远非一根针的事
- 14纳米!清华大学就光刻机发声,中国院士说对了
- 恒星碰撞!欧洲望远镜捕捉到画面,来自60~90亿年前!
- 人的大脑相当于多少G的内存呢?有可能被我们严重低估了
- 能瞬间穿透一切物质,它是现实世界存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