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准确的说 , 应该是还存在再进去的可能 , 还要看具体是因为什么释放的 。
我从事法律实务工作10多年了 , 接下来我结合释放的不同情形来说说这个问题 。
一、刑满释放这种当然是不会再有进去的可能了 , 除非以后再犯罪或者发现有新的漏罪 。
而且这种释放是会以刑满释放的名义 , 而不会以改变强制措施的名义 。 也就是释放的日期 , 跟判决书上载明的刑满日期是一样的 。
【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签了释放证明,以后还会再进去吗?】
二、不负刑事责任的释放这种情况也是基本不会再进去了 。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 , 不负刑事责任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未满刑事责任年龄 , 第2种是没有刑事责任能力 , 主要是指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
如果在羁押一段时间以后 , 发现嫌疑人的实际年龄未满16周岁(部分犯罪为14周岁) , 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或者经过鉴定发现无刑事责任能力 , 那么就会予以释放 , 然后案件予以撤销的 。
三、无罪释放、免于刑事处罚、不予起诉的释放这种也是非常好的结果了 , 而且基本上也不会再进去了 , 除非抗诉了 , 后来又改判了 。
只不过对于无罪释放和免予刑事处罚而言 , 会有一个上诉(抗诉)期 , 所以还会先改变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的 。
四、判处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的释放这是实践中比较少见的 , 因为一般来说 , 可能判处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的案件 , 都不会先行羁押 。
五、宣告缓刑的释放这是在实践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了 , 另外一种类型就是刑满释放 。
一般而言 , 宣告缓刑的当天就会改变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的 。
这种情况下 , 如果检察院抗诉后二审改判实刑、或者缓刑考验期间内有新的犯罪行为或者发现漏罪 , 都是会撤销缓刑 , 再进看守所的 。
六、羁押期满的提前释放分为两种情形:第1种是案件在二审审理中 , 但是已经到了一审法院判决的期限 , 这时候会改变强制措施 。
第2种是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 主要发生在一审审期间 , 比如某个人判处的刑罚最多为一年 , 但是已经羁押了12个月了 , 那么就会先改变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 。
这两种情况下 , 除非最终判决更重的刑罚 , 那么一般不会再进看守所的 。
七、特殊情形下的释放这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在羁押期间发现患有严重疾病 , 生活不能自理的 。 这种情况在相应的情形消失、生活能够自理以后 , 如果判处的刑期超过之前羁押的刑期 , 那么还会被羁押 。
二是发现属于怀孕期间 , 或者正在哺育自己婴儿的 。 这在哺乳期满以前是不会再次收押的 。 但是哺乳期完以后 , 如果羁押的期限未满 , 那么也还会再次收押的 。
三是嫌疑人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的 。 这种主要是出于人道 , 但是也可以在将亲属送到福利院 , 等有人照顾以后 , 再将其收押 。
在前两种情况下 , 如果判决已经生效了 , 还可能暂予监外执行 , 那么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届满以后、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以后 , 刑期还没满的话 , 还会继续收押执行 。
推荐阅读
- 福安县幼儿园行凶者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警方:已启动善后工作!
- 浙江温州一酒醉男子踹了路过的法拉利一脚,导致车漆被蹭掉,车主:不惯着!他应该付出代价!
- “杀人不偿命就算了,还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 “因为母亲遗体停放问题,弟弟持刀杀害哥哥,令人震惊!”
- 网红提子鲨鱼事件后续,警方确认为保护动物,或将面临刑事责任
- 鉴定三个娃均非亲生,悲催丈夫涉嫌伤害岳母被取保候审,妻与人深夜在夫住处放花炮被拘,妻称其疑心重做事绝
- 妻子突然昏迷 丈夫醉驾送医涉罪被起诉 判决亮了
- 2017年湖南男子车被盗,偷车贼竟将车主告上法庭,法院怎么判?
- 回顾 17岁少女未婚产子,放塑料袋后继续睡觉,次日将其扔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