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千岛湖是我国华东地区最大、最有名的人工水库 , 因其水质优良、透明度高而被选为“中国好水”水源地 。 2019年9月 , 千岛湖开始向杭州市供水 , 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战略水源地 。
保护千岛湖的水质是库区环境治理的关键 , 而水质又和营养盐含量、藻类密度息息相关 。 当营养化加剧、藻类发生异常增殖时 , 部分库段就有可能出现水华现象 , 酿成生态危机 。 例如:在1998~1999年 , 千岛湖就曾连续2年爆发大规模的蓝藻水华 , 引起社会关注 。
千岛湖为何会产生“蓝藻之困”?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 , 库中岛屿星罗棋布 , 遍布绿植 , 是鸟类栖息的天堂 。 据测量和统计 , 库区面积2500㎡以上的岛屿多达1078个 , 平均水深30.44m , 最深处达100多米 , 正常水面580平方公里 , 蓄水量178亿m 。 从环境、水深、水面、蓄水量来看 , 千岛湖似乎并不容易爆发蓝藻 。
90年代末的两次水华 , 到底因何产生?专家组通过实地调查探明了原因 , 发现水华的出现和鲢鳙生物量的锐减有关 。 鲢鳙俗称花白鲢 , 二者通过鳃耙滤食浮游生物 , 可减轻藻类密度 。 尤其是鲢鱼——国内公认的“除藻专家” , 和蓝藻之间具有很强的捕食关系 。
鳙鱼但上世纪90年代 , 库区渔民为追求经济效益 , 普遍选养价高味美的高档食肉鱼 , 降低了对鲢鳙的放养量;另一方面 , 当时水库中存在大量的鳡鱼、翘嘴鲌、鳜鱼等凶猛鱼 , 天敌的捕食也降低了库区鲢鳙的储备资源量 。
找到原因后 , 当地制定了严格的鲢鳙放养计划 , 并针对性地清除鳡鱼等凶猛鱼 , 以此提高鲢鳙鱼种的成活率 。
鱤鱼从1999~2000年 , 千岛湖渔场连续2年开展“除野”行动 。 其中 , 捞出的鳡鱼就有9000多尾 , 总产量超过92吨 , 有效控制了库区的食肉鱼种群 。 2000年至今 , 库区的鳡鱼仍存有小部分群体 , 但和之前相比已经大幅减少 , 不足以对鲢鳙构成威胁 。
千岛湖鱼类繁多 , 为何鲢鳙的生物量最高?千岛湖的鱼类远不止鲢鳙两种 , 优质的好水、宽阔的水面孕育了数十种不同的鱼类 。 根据1984年展开的鱼类资源调查 , 千岛湖中有多达83种鱼 , 四大家鱼、鲴等都具有相当的捕捞产量 , 经济效益显著 。
以1983~1986年的捕捞生产为例 。 资料显示:这四年间库区共捕获鲜鱼12592吨 , 平均每年产出3148吨 。 其中 , 鲢鳙占总产量的70.4% , 野杂鱼占29.6%(鲴是占比最多的野杂鱼 , 总产量为1069吨 , 占58.1%) 。
千岛湖鱼类繁多 , 为何鲢鳙的占比这么高?首先要说明的是 , 这一格局和自然繁殖无关 。 1959年 , 新安江水电站建成 , 水库的水文性质由此发生变化 , 库区缺少长距离的敞泄流水环境 , 鲢鳙的性腺均无法自然成熟 。 因此 , 鲢鳙数量占比高其实是人工放流的结果 。
千岛湖鱼种投放/杭州网鲢鳙坐拥“家鱼”的尊贵身份 , 天然具有无与伦比的产能优势 。 1958年 , 我国刚好攻克鲢鳙的人工繁殖技术 , 一尾亲鱼可产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枚卵 , 人工孵化率高 , 极大地降低了苗种成本 。
新安江一成库 , 当地渔场就无缝衔接 , 放流了大量的家鱼 。 比如:1960年 , 库区共放流了309万尾鱼 , 鲢鳙独占264万尾;再如:1965年 , 全年共投放2426万尾鱼 , 99%以上都是鲢鳙 。 据观测 , 投放的鲢鳙生长速度喜人 , 鲢鱼每年最快可长5斤 , 鳙鱼则为7斤 , 投放2~3年就可起捕上市 。
2020年以来 , 千岛湖每年的鱼种投放量趋于稳定 , 高达1000多吨、1000多万尾 , 平均每尾都是10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 。
推荐阅读
- 莫奈|世界最小首都之一!1.96平方公里上挤着25万人,却是无数人的度假首选
- 旅游业|最终我们铭记的,不是某种热烈——青岛之行
- 莫干山|误入莫奈的画中世界,藏在莫干山林的秘密花园~
- 福建省|中国“很绿”的省份,森林茂密资源丰富,不是江西、广西!
- 莫奈|飞猪上线云南跟团游“30天无理由退货”服务标识
- 鼓浪屿|鼓浪屿千金下嫁寒门穷小子,却在56岁跳海自尽,是钟南山一生的痛
- 涠洲岛|涠洲岛——一座来了只想赶快走的岛
- 美丽|夏日浪漫!四川广元有个红土关,风光秀丽,宛如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