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文章插图
米兰·昆德拉说:当人类思考时,上帝笑了 。但是如果人类放弃思考,上帝可能会哭 。上帝笑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一是人类得出的结论与事物的真相相差甚远 。第二,人类的思维似乎很有趣 。但这两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思考自身 。当人类思考时,他们试图接近上帝 。只要你想,上帝就会笑 。
如果你只是想谋生,那么你的“思考”就是努力;但如果你思考的对象是神圣的,那么你的“思考”就是真正的思考 。通过努力接近上帝,你才能跳出普遍和平均的存在状态,达到存在的状态,接近上帝 。
笛卡尔说:我想是的 。其实,要理解自我的存在,不仅要“想”,更要“我在想”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在思考时,我们才能意识到我们的存在 。对于笛卡尔来说,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只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存在 。本质上,很多人只是无意识地活着,却从未意识到自己在活着 。
【尼采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都被不言而喻的错觉蒙蔽了双眼,以为世界就是我们眼中的世界 。事实上,现实世界与我们眼中的世界大不相同 。我们认为,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本质上,在我们意识到自己还活着之前,我们只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有机体,而不是活着的;我们认为,本质上,当我们不质疑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只是存在,而不是存在 。
只有站在某一个位置,才能确定一段关系,但每个位置都是对其他位置的排斥,这是简单的片面性 。所以,一切已经确定的东西,都会毫无例外地表现出根本性的片面性 。
从主观角度看,世界在我;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我在世界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是一个世界 。那么我和这个世界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只能说你我之间是有关系的,是一种暧昧的关系 。
从细节上看,一切都是线性发展的,不断生老病死 。但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回归自我,不断到达最初的原点 。前者是事物的过程,后者是事物的完成 。这个过程否定了事物可能的意义,而完成则是肯定,从短暂的昙花一现到宇宙无限的周期性终结 。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但每个人都被观察为一种“现象” 。当你从某个群体状态中醒来,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疏离时,你就成了观察者 。就像在某次聚会中,当你离开宴会,去了洗手间,然后回来,你有意识地从外界的角度和旁观者的眼光重新审视这种嘈杂的场景 。
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包括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能只是人类的自我认知,具有认知真理而非客观真理 。就像恋爱中的人,眼睛只看到自己爱的对象,却对身边的事视而不见 。我们人类的认知系统可能也是如此,它会无意识地、有选择地识别我们愿意识别的部分 。
爱因斯坦想为宇宙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并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宇宙的所有规律 。但是他直到去世才完成这项工作,不可能完成 。因为他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用人类的小聪明去猜测上帝的答案 。上帝的谜题永远猜不到,它只能让你无限接近,但你永远够不到 。
如果科学的目的是寻求知识,那它就是一种信仰 。如果它是针对人类的,那么它就是一个实用的工具 。也许科学兼具这两种功能,即它正在走向世俗世界和“神性世界” 。
也许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和认知是建立在错觉和假象的基础上,但这些错觉和假象并不能影响我们的有效存在 。相反,我们的存在是基于这些幻觉和虚假的表象 。事物的真相和本来面目与存在没有决定性的联系,就像我们生活在四季之中,看到万物凋零发芽,但我们不需要知道它们的运行机制 。
人作为“人”,必然要从人的角度去观察和判断世界,并将这种观察和判断上升到整体的高度,把人的声音看作是整个生命世界的声音 。当然,如果一只蚂蚁有思想,它也会把蚂蚁的声音当成整个生命世界的声音 。一个类别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品类都会得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
到目前为止,经过一代又一代天才大师的探索和探索,人类在人文领域产生的成果已经丰富到让我们觉得没有什么新鲜可说的了 。似乎你所想到的每一个新奇的想法都能找到它的起源,你很难在最初的意义上去探索 。但我们不会因此而绝望 。在意识的深渊中,仍有未开发的矿藏在闪耀 。
推荐阅读
- 三国杀最能团控的人是谁?
- 有什么以《水浒传》为题材的小说?
- 武松和李逵都杀过老虎,为什么说武松更厉害?
- 如何看待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中岳文聘,北岳崔英,西岳蒋雄?
- 女人说无声胜有声啥意思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思
- 媳妇婆婆共用一个老公 婆媳小说
- “武松单臂擒方腊”和“鲁智深擒方腊”这两个传说哪个更早一些?
- 小说《水浒传》中,龚旺和丁得孙两个人加一块的武力值可以达到多高?
- 小说《水浒传》中的毛头星孔明和独火星孔亮二人的武功实力如何?
- 按《三国演义》人设来说,赵云能不能打赢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