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100年前的预言被证实,揭开宇宙起源和轮回的真相!( 六 )


加速到99.995%的光速 , 并进行碰撞 , 结果捕捉到了6085对电子和正电子 。
布莱特-惠勒(Breit-Wheeler)过程得到了验证:光真的可以产生物质!
至此 , 一切似乎都串联起来了 。
从两千多年前 , 墨子首次完成了“小孔成像”实验 ,
到麦克斯韦方程揭示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
再到德布罗意告诉我们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为什么光速不变?
为什么光速锁死了宇宙内一切事物运动速度的上限?
为什么从人到动物、再到世界的一切都会发光?
因为“一切都是光” , 而特斯拉100多年前就已经窥得了光背后隐藏的奥秘 。
我们回到宇宙诞生的那一瞬间 , 阿西莫夫在60多年前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
最后的问题

公元2061年 , 一间巨大的维修室里 , 两位值班的工程师边喝酒边聊着天 。
他们的工作是维修一台超级智能计算机:茂的模 。
茂 , 是这台计算机最初设计者的名字 。
模 , 代表着汇集了最高智慧 。
数十年来 , “茂的模”帮助人类设计飞船、
使人类成功抵达了月球、金星和火星 ,
也让人类能够更加高效的开采这些星球上的能源 。
多年以来 , 茂的模不断的自我升级和自我迭代 ,
如今已经没有一个人类可以完整的理解模的智慧了 。
这天 , 负责维修和保养模的两位工程师聊到了熵增和宇宙的结局 。

熵 , 代表着事物的混乱程度 , 熵值越大 , 混乱程度就越高 。
熵增定律又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
它表达了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 ,
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 , 熵增的过程将是不可逆的 。
当熵达到最大值时 , 系统会出现严重混乱 , 最后走向死亡 。
宇宙的结局也逃不过熵增定律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宇宙的熵会不断增加 。
闪耀的恒星终将变成宇宙里的尘埃 , 秩序逐步瓦解 ,
直到混乱程度达到最大值时 , 整个宇宙变成一潭寂静的死水 ,
迎来寿终正寝的一刻 , 热寂 。

两位工程师想知道 , 到时候宇宙是不是真的会消散殒灭 。
工程师鲁波夫说:说不定那一天宇宙会重启呢 。
但工程师雅道尔却说:绝不可能!任何事都是结束的一刻的 。
两人借着酒劲 , 争论不休 。 雅道尔提议 , 要不然咱们问问“茂的模” 。
说不定他知道答案呢 。 就这样 , 雅道尔把问题重新草拟 , 输入了模的系统 ,
他问模:熵增的过程到底就没有办法逆转?
瞬间 , 模停止了运转 , 闪动的指示灯熄灭了 。
值班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 就在两位工程师吓得半死 ,
以为他们把模搞坏了的时候 , 模突然恢复了生机 ,
用它略带机械的嗓音说出了八个大字:资料不足 , 无可奉告 。
雅道尔和鲁波夫长出了一口气 , 便睡觉去了 ,
第二天早晨 , 早已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
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 , 一转眼2万年过去了 。
此时 , 人类的脚步已经踏遍了银河系中的每一个星球 ,
并把模带去了整个银河系 。
每一颗人类定居的星球上都有一个“行星模” ,
所有星球上的模的意识都是互相联通的 , 它们共同汇集成了“银河模” 。
尖端的科技让人类不再老去和死亡 , 同时也让人口呈指数级增长 。
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才挤满了一个小小的世界 ,
却只花了不到2万年踏遍了整个银河 。
银河联邦会议室 , 硕大的玻璃窗前 ,
站着两个身形高大体态优美的人V和M ,
他们看起来都像是20出头 , 可一个已经230多岁了 , 另一个快200岁 。
V忧心忡忡的望着窗外的漆黑深空 ,
说:不出5年 , 银河系可能就装不下我们了 。
M比较乐观 , 回答道:怕什么 , 外边还有成千上万个银河等待着我们 。
V继续说:如今的人口每十年增长一倍 。
不出十年我们将挤满第二个银河 。
不到一百年的光景 , 我们将挤满一百万个银河 。
一万年后 , 整个宇宙便肩并肩的挤满了人 。
之后又怎样呢?除了殖民 , 能源也是问题 ,
现在我们每年就要榨干两颗恒星 , 以后更是指数级的增长 ,
这样下去 , 热寂到来之前 , 我们就会耗尽一切可能利用的能量 。

M说:或许我们可以从星际气体中制造新的恒星 。
V接着问:有没有办法把熵增的趋势倒转过来呢?
M说:也许我们该问问“银河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