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城市记忆丨苏州姑苏:大柳枝巷,讲述江南人家的前世今生

码头|城市记忆丨苏州姑苏:大柳枝巷,讲述江南人家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码头|城市记忆丨苏州姑苏:大柳枝巷,讲述江南人家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码头|城市记忆丨苏州姑苏:大柳枝巷,讲述江南人家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大柳枝巷 , 一条悠长的小巷 , 这里没有车马喧嚣 , 只有水陆并行 , 河街相邻的江南样貌 , 同时留存下了许多江南人家的故事 。

大柳枝巷
该巷东接仓街 , 西接平江路 。 旧名“流真坊巷” , 曾名“大柳贞巷” 。 清同治《苏州府志》云:“有柳氏贞女 , 故名 。 旧名流真巷 。 ”民间传说 , 巷内有个柳姓姑娘 , 至诚至孝 , 为服侍病母 , 呕心沥血 , 终身未嫁 。 里人为纪念她 , 将巷名改称“柳贞巷” , 后讹成“柳枝巷” 。 巷一分为二 , 即以“大、小”区分之 , 小柳枝巷至今还存有贞女坊 。

小柳贞巷贞女坊
大柳枝巷9号清慎堂王宅 , 始建于明末清初 , 于嘉庆年间增建 。 坐北朝南 , 现存两路 。 东路有花厅、楼厅各一进 。 西为正路 , 四进 , 第一进为轿厅 , 有木柱础 。 第二进为大厅 , 第三进为楼厅 , 前有嘉庆十一年(1806年)门楼 , 额书“三槐门荫” 。
大柳枝巷13号为徐宅 , 也有称之为留瓠堂徐宅 。 据方孝慓《钝斋诗选》中的记载 , “留瓠堂”应是吴中名医徐瓛的故居 。

大柳枝巷13号徐宅
徐宅建于清代 , 现存朝南二路 , 西路存三进 , 第二进大厅圆作梁 , 船棚轩 , 面阔三间 。 东路存三进 , 头进花厅前有湖石假山 。 后两进为楼厅 , 末进门楼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题“金粟余风” 。

大柳枝巷18号邓氏宗祠
大柳枝巷18号为敦仁堂邓氏宗祠 。
邓姓是中国姓氏中的大姓 , 敦仁堂是其中苏州一支的堂号 。 建筑建于清末 , 坐北朝南 , 现存两路五进 , 正路为三进 , 依次为头门、享堂和后堂 。 东路有三开间花篮楼厅 , 前后双翻轩 , 贴砖内山墙 。 正门两侧各有“敦仁堂邓界”界碑 。 邓氏祠堂的“蝙蝠厅”是因建筑形似展翅飞翔的蝙蝠而名 , 又称蝠房子 , 以蝠寓福气之意 。 1981年被拆移到双塔 , 现为古石刻展厅 。

巷内古宅令人驻足
大柳枝巷25、26号为杨宅 , 两路建筑北部各有一座民国洋楼 , 造型精致 , 清水砖砌筑 , 室内门窗彩色玻璃保存完好 , 是近代富裕家庭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特征 。
大柳枝巷33号为朱宅 , 是一座一路二进的宅子 , 正厅内四界 , 前设船篷轩 , 厅前门楼字牌为苏州状元陈初哲所题 。

身处大柳枝巷 , 身处江南人家的梦中
大家族的旧时光已经成为过眼云烟 , 大柳枝巷的房子里住着普通人家 , 在一日三餐走街串巷中同时延续着古巷里的四季生活 。
来源:“姑苏古城”微信公众号
【码头|城市记忆丨苏州姑苏:大柳枝巷,讲述江南人家的前世今生】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推荐阅读